当前位置: 泉州台商投资区> 台商投资区新闻 > 正文
蔡氏南音乐器制作技艺:传承技术 品质优先
2018-05-17 16:27:00 来源: 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 陈小妮  

张坂蔡氏南音乐器制作技艺传承至今已有六代

核心提示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之音灵动而婉转,作为中国传统乐器,其历史已经有2000多年。在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镇,则有一制作南音琵琶的蔡姓人家,至今已有第六代传人。蔡氏南音乐器制作技艺是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选材讲究,用料扎实,这项技艺背后,不仅诉说着泉州南音发展的历史,也蕴含着每个闽南人心里思古怀乡的情节。

□本报记者 吴志勇 陈桂生 文/图

选材讲究 多以20龄木制琴身

南音又称弦管,千百年来,它以典雅优美,独具魅力,广泛流传于泉州一带闽南语系地区,并远播台湾、港澳和东南亚等地区。而张坂蔡氏南音乐器制作源于蔡旭(1880年—1932年),他从小学习木作,13岁就已经开始制作南音乐器。蔡氏南音乐器制作技艺至今已传承至第六代。在泉州范围内,南音乐器制作技艺方面,蔡氏是唯一一家。

在选材上,制作蔡氏南音乐器对木料的选择尤为讲究,木料的好坏直接关系乐器的使用寿命及音色,使用存放时间越长的木料,制作出来的乐器性能就越稳定。以南音为例,在琴身用料上,蔡氏南音乐器制作技艺所用的材料一般选用存放20年以上的梧桐木。

南音乐器包含了琵琶、洞箫、二弦、三弦和拍板,在制作工具上,则需要用到锯、斧子、刨刀、电钻等多达几十种的工具。尤其在琵琶的制作上,还常常需要对制作工具进行特殊加工,才能保证琵琶品质。

琵琶制作对木料的选择十分讲究

精益求精 反复校验确保音准

一支南音乐队要真正发挥出精髓,一把好的琵琶不可或缺。除了占据大部分的琴身之外,制作一把南音琵琶的材料还包括酸枝、贝壳、玳瑁、象牙、祖传的胶、生漆。在制作琵琶上的天、地、人以及四相、九宫等部位时,蔡氏南音乐器精选的是进口贝壳类材料,再经过上漆、调音等工序才可以完工。

多年来,蔡氏南音乐器制作上对科学技术的运用尤为重视,在南音乐器制作中,也总是使用最新技术的生漆,并且运用现代声学原理作为南音乐器制作的理论指南,使得制作而成的琵琶,不但精细而且具有出色的稳定性。

不仅要有好的颜值,还需要在关键时刻发挥真正的功效。在制作琵琶、二弦、三弦的一系列流程中,最耗时、最难把握的要属安音位了,单是这一工序就要耗费长时间的精力,每次做完一把琵琶,还须反复试弹、调音,以确保弦乐器的高品质。

传承发扬 保护南音乐器技艺

蔡氏南音乐器音色优美、经久耐用,其制作技艺既是传承技术,也是传承品质。第二代传人蔡火水制作的琵琶“爨桐”,现存于石狮群峰乐府南音社,还有一整套乐器现存于澳门南音社。第三代传人蔡炎成的琵琶“怀情”现为厦门南乐团所使用。2004年,泉州市展演团赴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剧院演出的泉州南音专场晚会大获成功,所使用琵琶均为第四代传承人蔡东鹏的作品。

近年来,蔡氏南音乐器制作技艺走出了台商区,不断为人所知。2012年12月,这项南音乐器制作技艺入选泉州台商投资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虽然社会变革带来南音乐器市场萎缩,但是张坂蔡氏南音乐器技艺依旧在传承中发扬,力图改变南音乐器制作危机,将这门古老的技艺世代传承下去。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泉州台商投资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泉州台商投资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泉州台商投资区”,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泉州台商投资区”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泉州台商投资区”,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要闻
更多>>产业经济
更多>>文化旅游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16011584号
  • 泉州台商投资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
  • 邮政编码:362122
  • 泉州台商投资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