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盛鸽业鸽棚
核心提示
最近,位于台商区的福建集盛鸽业发展有限公司收到了一封“特别”的感谢信,落款是“厦门会晤后勤保障部”。原来,在2017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集盛鸽业作为会晤后勤食材供应商,共完成厦门会晤食材供应活鸽5000羽、鸽蛋2700枚。据了解,集盛鸽业于2012年入驻洛阳镇的泉州农业科技园区,短短5年时间,已经发展为泉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为我省最大的肉鸽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之一。
□本报记者 郭慧杰 陈桂生 通讯员 陈孝强 吴雪珍 文/图
实行科学养鸽 标准化和自动化水平在行业内领先
在福建集盛鸽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孝秋带领下,记者走进了集盛鸽业养殖基地的生产养殖车间,一栋栋生产养殖车间排列有序,车间内宽敞明亮,鸽子们在鸽笼里扑腾翅膀嬉戏,好不热闹。“这一排鸽棚饲养的是‘欧洲肉鸽’,是我们基地最早引进的几个品种之一。”陈孝秋介绍。
从2012年开办养鸽场以来,陈孝秋始终潜心研究养鸽技术,同过去传统养殖业不同,陈孝秋养鸽不再停留在老一代养殖户的言传身教上,而是紧跟时代步伐,坚持科学养殖、科技兴农。5年来,他参加了不少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农民技术培训,这让他的养鸽技术日趋系统和专业,公司养鸽场的鸽子也从最初的1万多对发展到现在的4万多对,成为福建省第一家采用先进养殖设备,进行现代化肉鸽养殖、种鸽选育、加工及销售的企业。
在集盛鸽业的生产车间,记者注意到,每排鸽笼下都装有一套输送带,开关一打开,输送带就会自动将鸽粪输送到鸽笼尾端,装在尾端的刮片则会自动将鸽粪刮下,进行统一收集,十分方便。原来这是陈孝秋和他的团队研发的第二代自动清粪系统,据其介绍,这套系统将第一代的清粪系统化整为零,把输送带系统、鸽笼系统以及动力系统分解成三个独立的系统,经过改造升级后,第二代自动清粪系统制造成本比第一代降低16.8%,刮粪时间从原来第一代的13分钟缩短为6分钟,同时,后期管理维护的难度和费用也相应下降。
“通过泉州市农科所技术员的帮助,我们自主创新研发了自动淸粪系统和鸽子饲料搅拌系统,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陈孝秋介绍,目前集盛鸽业拥有了一套完整自主研发的养鸽系统,它由鸽子饲料搅拌系统、自动饮水系统、自动落料粮食槽、自动淸粪系统、自动控光设备、电脑自动孵化设备等组成,其标准化和自动化水平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陈孝秋与员工交流
联手科研单位 不断提高肉鸽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研发高科技设备,提高肉鸽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这些创新技术的运用让陈孝秋的肉鸽热销,占了全省近10%的市场份额。“引进、熟化、集成、推广高校、科研院所有关鸽业的先进技术成果和产业化生产模式,才是提升养鸽效益的最佳捷径。”陈孝秋告诉记者,从创业到年产值3000多万元,集盛鸽业的发展,离不开泉州市农科所的大力支持和泉州农业科技园区的孵化。
据介绍,集盛鸽业从2013年便开始引进法国白卡奴鸽、美国白羽王鸽、银王鸽等优良肉鸽品种,几年来,通过引进和自主选育,现已拥有8个肉鸽品种。同时,根据肉鸽的生理特性和生产特点,与泉州市农科所协同研发出全自动肉鸽养殖系统。“这套系统比传统养殖节省劳动力62.5%,节约饲料12.5%,提升了雏鸽存活率和平均上市体重等生产指标。”陈孝秋说。
引良种、重科研,专业的孵化服务,为集盛鸽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据了解,入驻泉州农业科技园区后,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中国农业大学招聘了一名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到集盛鸽业进行技术指导。坐拥得天独厚的优势,集盛鸽业入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后,借助泉州市农科所的技术与人才优势,不断进行鸽子养殖技术的研发,并与福建多个高校建立了合作。
“目前,我们已在企业里设立专家工作站,聘请福建农林大学农产品产后技术研究所所长林河通教授,进行‘肉鸽保鲜加工物流与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的科研项目攻关;同时与华侨大学合作,成立专门的子公司,开发电商平台,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发展。”陈孝秋介绍,在与高校建立合作的同时,集盛鸽业还依托泉州市农科所的资源和技术优势,与台湾活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进行“肉鸽无抗生素健康养殖技术”研发,成为国内第一家在肉鸽养殖上应用无抗生素健康养殖技术的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