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化时空布局 构建全域格局 综合考虑区位交通、资源特征、产业基础、市场潜力,聚焦生态、文化、工贸等优势资源,突出生态旅游、文化体验、滨海度假等功能,构建全地域旅游空间格局。 “一心”——百崎湖旅游集散服务中心。 “二轴”——东西旅游发展轴、南北旅游发展轴。 “三带”——滨江生态文化休闲带、滨海生态旅游休闲带、环山生态旅游休闲带。 “五区”——洛阳古镇文化旅游区、百崎回族民俗旅游区、现代产业观光区、临港文创体验旅游区、特色产业观光旅游区。 加快设施建设 提升服务能力 完善旅游集散地、特色乡村旅游地和重点旅游景区的旅游公共交通线路,根据景区建设和客流情况逐步增加旅游专线,加快落实和实施城市旅游观光巴士项目,完善滨水休闲绿道;构建智慧旅游平台,开展智慧景区试点,创建智慧旅游乡村;丰富旅游住宿服务,培育地方特色餐饮品牌,加大旅游商品、纪念品的开发力度,建设自驾车营地。 推进“互联网+” 促进创新创业 推进旅游业各领域与互联网融合,加大在线旅游投资,提高在线旅游消费水平;推动传统旅行社和在线旅行社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合作实现共赢,共建旅游B2B平台;鼓励创建泉州“海丝”文化艺术中心、派顿创业园等旅游众创空间,实施众筹旅游项目,吸引社会各界投身旅游。 打造精品线路 促进协同发展 整合“河口、湿地、海岸、海滩、海港、海岛”等资源优势,形成滨江、滨海蓝色旅游休闲带,主动对接泉州乃至福建省蓝色旅游休闲带;积极融入厦漳泉旅游同城化,以张坂上塘雕艺街、华光文博园、獭窟妈祖宫、台湾现代农业示范中心等资源与载体,推动泉台旅游深度融合,打造泉台旅游合作先行区;积极参与“海丝”沿线城市间旅游合作和产品对接,融入“海丝”精品旅游线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