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桥下通道为部分学生上学必经之路,原1.8米宽的石板路将硬化拓展至3米宽,并加装护栏。 在泉州台商投资区第九实验小学,学校门口就是车流量大的县道,家长接送孩子时段,车辆停在县道上,致使校门口交通安全隐患重重,加之有些学生来自学校对面的村庄,上学、放学穿行公路时更是险象环生。这一幕幕景象让校方揪心,也牵动着家长的心。面对这一情况,学生所涉及的4个村的村党支部、老协会站了出来,联手积极奔走、筹措资金,确保孩子的上学路、放学路变成“平安路”。 如今,“平安路”正在加快建设,8月15日前后可完工。近日,记者走访了正在改造提升的这条“平安路”。 □本报记者 黄雅珊 文/图 险象环生 上学路存在隐患 台商区第九实验小学原名锦溪小学,建于上世纪20年代,现有来自上塘村、后边村、苍霞村和山内村4个行政村的学生1175名。其中,来自上塘村的学生有400多名,后边村和苍霞村的学生各有200多名,还有100多名学生来自山内村。 上塘村位于校门口的公路对面。据上塘村老协会会长黄建金介绍,学校建校后,上塘村的孩子上学需穿过村庄北溪边的乡间小道到学校。10来年前,双向四车道的通港路建设后,乡间小道成了桥下通道。多年演变后,桥下通道从土路变成了1.8米宽的石板路。如今,大部分上塘村的孩子会通过桥下通道到达学校,还有一部分孩子直接横穿通港路。由于没有地方停放车辆,不少上塘村的家长将车停在通港路,占用了道路资源,也带来了交通安全隐患。 后边村、苍霞村和山内村与学校同侧。这些村的孩子到达学校附近时,会通过学校门口西侧杂地上的小路,但家长接送时,或是把车停在学校西侧的锦溪路,或是把车停在通港路,同样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7月3日上午11:05,一辆小车在通港路快速行驶时爆胎,在学校门口路段突然翻越中间护栏。这惊险一幕至今让黄建金心悸不已。据悉,学校11:15放学,学生家长一般会在11:10挤在学校门口的通港路两侧等孩子。“如果那起车祸再晚5分钟、10分钟发生,后果不堪设想。”黄建金感叹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