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江在书房练习书法 原为在缅侨胞 靠自学“扎根”传统文化 张明江所居住的老宅是一栋有着南洋风格的老厝,宅内总能在不经意之间发现几个造型神似动物的根雕作品。这些作品中有栖息在树梢的麻雀,有正在飞翔的雄鹰,有埋头在土堆中的鸵鸟,有两耳耷拉着的小狗,还有结对做伴的羊羔……对于根雕的喜爱,早已经深刻地融入他的生活之中。 在与张明江的闲聊中,记者了解到,出生于1929年的他是一名长于缅甸的归国华侨,12岁那年,他回国读书至小学毕业,之后又远渡重洋返回缅甸,做起店员以卖布营生。苦于对家乡以及妻子的思念,1953年,他再度回国参加工作,至此在家乡扎根。张明江对于“扎根”的期盼,就如同树根一般,坚定而执著。“每到很烦躁的时候,我就会把收集加工的树根拿起来欣赏一番,顿时心里舒坦了不少!”他笑道。 虽然已经迈入90高龄,但近年来对于根雕他依旧“玩性”不减。国道324线将洛阳镇一分为二,国道另一侧的山多,身体硬朗的张明江只要有时间,便独自带上工具,步行至路另一边的山上挖掘树根。 爱好广涉猎多 诠释“活到老学到老” 从洛阳镇洛东中心小学毕业后,张明江因客观条件没有升学,但是热爱学习的他开启了自学之路,尤其在书法上下足工夫。“从十几岁开始我就自学练字,给邻里写写对联,我没有练出什么字体出来,我这叫‘自成一体’。”他笑呵呵地说道。 自1987年从百崎五一海堤管理站退休以来,活力满满的他便将精力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当中,除了练习书法,他还慢慢地培养起对国画的兴趣。爱好广泛的他还喜欢弹唱南音,自学简谱并抄写了多首经典南音简谱。就连门球、篮球等体育运动也不在话下。对这位“文艺范”老爷爷来说,年龄不是问题,人本就应该活到老学到老。 当过村主任,做过村老协会会长,如今,处在耄耋之年的张明江享受着夕阳之乐,平常没事在家练字作画,种种花草,制作根雕,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间践行着艺术梦想,用自己的行动向人们诠释安享“夕阳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