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泉州台商投资区> 文化旅游 > 正文
省级木雕非遗传承人郑君亮:用雕刀刻画人生
2017-03-22 16:42:43 来源: 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 陈小妮  

郑君亮在创作中

巧手雕神韵,创新出珍品。作为泉州市优秀文化产业人才,郑君亮在木雕界享有盛誉,是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木雕代表性传承人。他的木雕作品造型新颖、别具一格,深受国内外客商和业界喜爱,被公认为专业创新型艺术家。日前,记者赴台商区洛阳镇白沙村走访了这位毕生追求雕刻艺术的木雕大师。

出生木雕世家

致力传承技艺

郑君亮出生于一个木雕世家,从祖辈开始,家里就一直在从事木雕创作。从小,郑君亮就对雕刻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小时候,在祖辈父辈的熏陶下,我空闲时就会拿着父亲的刻刀学雕刻。”郑君亮说,他对雕艺的兴趣由来已久。1978年郑君亮被泉州工艺美术公司聘为检修员,开始跟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思立半工半学,后担任创作组组长、车间主任,学艺数十载,练就了一套娴熟技艺。1995年,他创办了自己的木雕厂,事业进入了新阶段,在自己创业后,郑君亮依然潜心雕刻,技艺日臻成熟,他的作品在创作创新方面独树一帜,受到很多客商的喜爱。

精湛的木雕技艺,敦厚务实的处事风格,让郑君亮在木雕界享有盛誉。2004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雕刻艺术委员会鉴于他在我国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和创作方面成绩卓著,特别授予他“中国雕刻艺术大师”称号。2008年,省政府授予郑君亮“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012年8月,郑君亮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评为首届“中国木雕艺术大师”,成为台商区两名获此殊荣的木雕大师之一。

台商区木雕工艺发展源远流长,经过上千年的文化积淀,其巧夺天工的高超雕艺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认同和推崇。而台商区木雕技艺之所以能够蜚声海内外,除了高超的技艺,更离不开台商区世世代代木雕巧匠对于木雕技艺的传承。几十年来,郑君亮以传承木雕技艺为己任,先后带徒60余人,他的许多徒弟如今很多已经成为省级工艺美术名人、市级工艺美术大师。而他的两个儿子郑生强和郑生勇也很好地接过了父亲木雕技艺传承的衣钵,如今都是省级工艺美术名人。

郑君亮作品《举杯邀明月》

创新木雕技法

作品屡获大奖

中国的宗教人物是泉州木雕的重要题材,长久以来,木雕巧匠以之为原型进行创作,产生了不少木雕精品。在郑君亮的创作生涯中,他一直很注重前期的设计、雕功和作品本身所要传达的内涵和主题。在他早期作品中,观音、佛陀、天神、达摩、关公等中国传说、故事中的人物题材以及山水、花草等题材占了很大的比重,经过几十年的钻研,这些题材的雕法早已熟记于心,无论是佛陀观音、弥勒罗汉,还是山水园林、花鸟鱼兽,他总能以娴熟的技法和富有个性的雕塑语言进行抒写、刻画,或率真拙朴,或粗放明快,或严谨细微,或恢宏简约,给人一种富含木雕韵味的美的感受。

在继承传统雕刻技法的基础上,郑君亮不断追求作品的创意和技法的创新,特别是在近10年来,他的作品融合了更多的艺术元素,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创作的作品也屡获大奖。如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荣获“中华艺术·国家大师珍品系列荟展——中华木雕精品展”特别金奖的作品《禅心》就运用了雕塑机理对比的艺术手法,采用“快面”平刀的立体雕法,佛像线条流畅、色泽清雅,很好地表达了“禅”的境界。

《清香万里飘》是郑君亮的另一件得意之作,这幅作品的形影雕刻技法是他独创的,说起这种雕刻技法的由来,郑君亮告诉记者:“十几年前,我到台湾的一座寺庙参观,看到里面有一尊佛像时隐时现,十分特别,回来后,我就想在创作木雕作品时能否也能通过一些特殊的技法,雕出这种虚实结合的效果。”他开始尝试把传统的屏雕手法和石雕、影雕的线影技法巧妙融合,以舍虚取实的手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独创出了形影木雕的技法。他用这种技法雕出来的木雕作品匠心独具、别具一格,一经推出,就得到了业界人士的高度评价。

在过去的10余年间,郑君亮的雕刻技艺进入成熟期,他对于每件作品的要求也更加严格,总是力求完美。在花甲之年,他依然刀耕不辍,努力钻研技艺,不断涌现木雕珍品,频频在全国各大赛事中获大奖,如《浪游》参加2004年中国工艺美术民间工艺品博览会获金奖、《闲情雅致》参加2006年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工艺品博览会获金奖、作品《活佛》荣获2014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评比金奖……近年来,他开始涉足高级别墅、酒店等领域的雕刻设计,开辟了新的创作领域。

□本报记者 郭慧杰 陈桂生 通讯员 林宇 文/图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泉州台商投资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泉州台商投资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泉州台商投资区”,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泉州台商投资区”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泉州台商投资区”,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要闻
更多>>产业经济
更多>>文化旅游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16011584号
  • 泉州台商投资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
  • 邮政编码:362122
  • 泉州台商投资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