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君亮作品《举杯邀明月》 创新木雕技法 作品屡获大奖 中国的宗教人物是泉州木雕的重要题材,长久以来,木雕巧匠以之为原型进行创作,产生了不少木雕精品。在郑君亮的创作生涯中,他一直很注重前期的设计、雕功和作品本身所要传达的内涵和主题。在他早期作品中,观音、佛陀、天神、达摩、关公等中国传说、故事中的人物题材以及山水、花草等题材占了很大的比重,经过几十年的钻研,这些题材的雕法早已熟记于心,无论是佛陀观音、弥勒罗汉,还是山水园林、花鸟鱼兽,他总能以娴熟的技法和富有个性的雕塑语言进行抒写、刻画,或率真拙朴,或粗放明快,或严谨细微,或恢宏简约,给人一种富含木雕韵味的美的感受。 在继承传统雕刻技法的基础上,郑君亮不断追求作品的创意和技法的创新,特别是在近10年来,他的作品融合了更多的艺术元素,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创作的作品也屡获大奖。如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荣获“中华艺术·国家大师珍品系列荟展——中华木雕精品展”特别金奖的作品《禅心》就运用了雕塑机理对比的艺术手法,采用“快面”平刀的立体雕法,佛像线条流畅、色泽清雅,很好地表达了“禅”的境界。 《清香万里飘》是郑君亮的另一件得意之作,这幅作品的形影雕刻技法是他独创的,说起这种雕刻技法的由来,郑君亮告诉记者:“十几年前,我到台湾的一座寺庙参观,看到里面有一尊佛像时隐时现,十分特别,回来后,我就想在创作木雕作品时能否也能通过一些特殊的技法,雕出这种虚实结合的效果。”他开始尝试把传统的屏雕手法和石雕、影雕的线影技法巧妙融合,以舍虚取实的手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独创出了形影木雕的技法。他用这种技法雕出来的木雕作品匠心独具、别具一格,一经推出,就得到了业界人士的高度评价。 在过去的10余年间,郑君亮的雕刻技艺进入成熟期,他对于每件作品的要求也更加严格,总是力求完美。在花甲之年,他依然刀耕不辍,努力钻研技艺,不断涌现木雕珍品,频频在全国各大赛事中获大奖,如《浪游》参加2004年中国工艺美术民间工艺品博览会获金奖、《闲情雅致》参加2006年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工艺品博览会获金奖、作品《活佛》荣获2014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评比金奖……近年来,他开始涉足高级别墅、酒店等领域的雕刻设计,开辟了新的创作领域。 □本报记者 郭慧杰 陈桂生 通讯员 林宇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