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百崎回族乡文物 作为福建省19个少数民族乡中唯一的回族乡,百崎境内现保留的文物古迹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回族郭仲远石棺墓,有新石器时代的音楼山遗迹,有著名景点接官亭、郭氏家庙、郑和堤,还有古风古貌的丧葬、祭祖仪式。 自从担任百崎回族乡文物保护所副所长以来,郭廷玺就积极申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殚精竭虑地做好本乡的文物保护、管理及维修工作。为抢救百崎回族乡的文物,他还在全乡范围内进行一次文物普查,做好拍照登记造册。同时配合上级相关部门进行全国“非遗”普查,搜集整理百崎回族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994年,百崎回族乡为抗日英雄郭志雄烈士设立纪念室。在纪念室的建设过程中,郭廷玺承担起很大一部分工作。从事迹收集、稿件采编、版面设计以及纪念室的雕像、玻璃安装等方面,他都亲力亲为,严谨把关,不敢马虎。 “历史是严谨的,我们应该尊重历史,郭志雄作为百崎回民的抗日英雄,他的精神值得后人敬仰。”郭廷玺介绍,他在编写郭志雄的生平事迹时,都是一字一句甚至连每个标点符号都是仔细校对。“我觉得对文字严谨的态度既是对先人的尊敬也是对后人的负责。” 该纪念室建成后,先后被台商区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每逢清明时节均有中小学生、公安、边防、消防官兵前来瞻仰。 推介百崎回族文化 “立足民族特色,推介百崎回民风情民俗,把百崎片区建成沿海大通道边一道亮丽的旅游风景线,使之更适应台商区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历年来,郭廷玺坚持为各级领导、海内外参观团、中央和地方媒体介绍百崎回族的历史沿革、文物史迹和风情习俗,积极宣传推介百崎回族乡。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纪录频道、阿拉伯频道分别摄制的大型纪录片《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南海1号》《探寻回族起源》等有关海丝的大型纪录片,均有他介绍百崎回族文化的画面。 而在闲暇之余,郭廷玺还坚持撰文、写诗、作联。他的诗词、对联、谜语、散文、杂文、书法等作品散见于海内外各级报纸、刊物,并多次获奖。 □本报记者 郭慧杰 陈桂生 通讯员 吴银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