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泉州台商投资区 > 要闻 > 正文
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镇:邻里中心铺就家门口就业“幸福路”
2025-09-28 21:50:20  作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直播达人在“灵活互助就业站”线上授课。泉州台商投资区 供图

东南网9月28日讯(通讯员 李雅琪 本网记者 谢玉妹)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发展大局。近年来,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镇以“党建+”邻里中心为支点,创新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推动岗位供给社区化、技能传授场景化、服务响应即时化,让更多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搭好就业“连心桥”

阵地设村口,服务零距离。这天,玉埕村“党建+”邻里中心零工市场迎来“回头客”小江。“以前蹲在厂门口等活干,风吹日晒心里还没谱;现在好了,来邻里中心喝口茶,工作就‘送上门’了!”小江兴奋地说道。原来几天前,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邻里中心登记求职意向,没想到这么快就找到了工作。

针对辖区产业集聚、企业众多的特点,张坂镇依托邻里中心打造线上线下融合、供需双向匹配的就业服务平台,为求职者提供就业登记、岗位推荐、政策咨询等服务,有效破解“岗位等人”与“人找岗位”的双向困局。

一杯热茶的工夫,一份工作的落定——小江的“茶桌求职记”正是张坂镇以邻里中心为枢纽、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的生动写照,不仅彰显了就业服务的“邻里速度”,更传递出城市治理的民生温度。

“互助站”的裂变效应

在张坂镇门头村“党建+”邻里中心的灵活就业互助站里,一位本地直播达人正通过线上教学方式,耐心指导村民如何注册App账号、拍摄短视频、设计直播话术。

“以前觉得直播带货都是年轻人的事,现在互助站手把手地教,回去我也要试试卖咱家的土特产!”参训村民信心满满。如今,村里已有不少村民开始尝试短视频创作和直播带货,创业就业的路子更宽了。

互助站的“导师面对面”活动,不仅有直播达人传授创作经验,也有货运司机分享接单秘籍。村里的“货运互助队”就是一个典型例子,5位村民在“老师傅”的指导下完成平台注册,通过以老带新、拼单接单,实现稳定增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设在邻里中心的灵活就业互助站正在成为村民拥抱新业态的“孵化器”。通过“平台+能人+农户”的互助模式,张坂镇将帮扶资源转化为内生动力,激发更多农民成长为“新农人”,在希望的田野上播撒出共富的新种子。

“小业态”撬动“大就业”

就业服务不止于“牵线搭桥”,更在于就业生态的培育。通过盘活邻里中心这一社区治理单元,张坂镇正在构建“服务即就业、需求即岗位”的新型就业生态。

在玉埕村,托幼服务被赋予了新内涵。村里发掘了一批“宝藏村民”,开设公益特色课堂,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后时光,也让有一技之长的村民实现“才艺变现”;门头村引入家政服务模块,提供水电维修、车辆保养、上门理发、母婴护理等刚需服务,这种“需求即时响应”模式,让村民在家门口精准上岗;仑前村则依托“亲清家园”服务站,吸引快递驿站、家装维修等业态入驻,实现便民利民与促进就业双赢……

从托幼服务的创新实践到家政服务的精准对接,再到便民商业的蓬勃发展,扎根乡村的小微业态,让村民生活更方便,也搭建起家门口的致富平台,生动诠释当就业服务与民生需求深度耦合时,便能催生出“1+1>2”的倍增效应。在这里,邻里中心的灯火照亮的不只是求职简历,更是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16011584号
  • 泉州台商投资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
  • 邮政编码:362122
  • 泉州台商投资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