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穗压弯秆 金秋好“丰”景
台商投资区喜迎水稻丰收
400亩优质水稻进入收割期
稻穗压弯了稻秆
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黄枫 通讯员曾婉芳 文/图)金秋八月,泉州台商投资区稻香园农场的稻田里,丰收的喜悦正随着稻浪层层铺开。400亩优质水稻进入收割期,现代化农机与饱满稻穗的碰撞,奏响了一曲秋日丰收歌。
走进稻香园农场,百亩示范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今年,该农场引进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香型优质稻,一上市就成了市场“新宠”。“今年我们水稻种了有400多亩,引进的水稻新品种‘明1优臻’,它的特点就是抗病性强,产量比往年高,烹饪出来的米和粥会更美味。”福建省稻香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庄荫家介绍。
得益于气候条件、新品种的优异表现以及配套的精细化管理,让今年的水稻迎来丰产,平均亩产比往年足足增加200斤,饱满的稻粒为全年粮食丰收稳稳地托了底。“400亩的水稻只需要4天就能收割完,水稻从育秧、插秧、飞防、收割、烘干、碾米等步骤,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人工成本节省很多,效率也提高了不少。”庄荫家说。
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画面,如今被轰鸣的农机彻底改写。完成5个月的水稻种植后,这片土地马上要换上“新衣裳”——农场将接着种番茄,让土地时刻“精力充沛”。庄荫家告诉记者,水稻从播种到收割,大概5个月的时间,接下去就开始种植番茄,一年做两季,一季水稻,一季番茄,实现了水旱轮作。
良种扎根沃土,农机解放双手,电商架起桥梁。从看天吃饭到科技护航,稻香园农场的蜕变,正是泉州台商投资区农业现代化的生动缩影。据了解,今年,台商区0.5万亩优质水稻预计总产0.2万吨,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六成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拔地而起,新型经营主体茁壮成长,科技兴农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为乡村振兴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