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泉州台商投资区 > 要闻 > 正文
农文旅“融”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08-05 18:06:42  作者: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立足本土特色 挖掘资源优势

农文旅“融”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台商区依托生态优势,统筹城乡融合,布局农文旅新业态。图为风景秀丽的海丝艺术公园。

洛阳古街示范段近日开街,游客围观舞狮表演。

夏日的玉沙湾景区吸引游客前来游玩

近日,泉州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和共同富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场会在石狮召开,深入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径,加速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记者了解到,泉州台商投资区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发展路径,通过深入挖掘资源优势,精心推动农业、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乡村振兴取得明显成效。

□融媒体记者 罗剑生 通讯员 王良金 陈霹 文/图

党建领航

创新振兴举措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建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关键引领作用,台商区将其作为精准“指挥棒”,创新举措不断,奏响乡村振兴激昂乐章。

在组织建设方面,台商区构建“乡镇党委—村党组织—党员微网格”三级联动体系,如一张紧密高效的治理大网,将乡村治理各环节紧密相连。深入开展“聚侨引侨”行动,侨资侨力成为乡村建设的源头活水,源源不断注入活力。别具匠心组建“大党委”,区领导班子成员兼任社区“大党委”书记,健全相关制度,精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书记讲给书记听”系列活动,实施导师帮带制,为乡村人才振兴搭建平台,壮大人才队伍。选派干部帮扶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在产业发展上,台商区推动党建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装上强大引擎。张坂镇浮山村党支部整合资源打造乡村旅游节点,让乡村美景吸引游客;百崎乡党委培育跨境电商孵化基地,开辟乡村经济新领域;东园镇上林社区创建“党建+产地冷藏保鲜加工设施”项目,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跨村联带”模式促进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带动集体与农户双增收,拓宽乡村产业发展道路。

文化铸魂

项目落地生根

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的精神纽带,凝聚着乡土之美、人文之美。台商区深挖海丝、世遗、历史、华侨、乡愁等多元文化,各乡镇精心策划一系列农文旅融合项目,让乡村既有“颜值”又有“内涵”,助推乡村振兴。

东园镇龙苍社区依托“番客楼”打造乡村振兴项目,让古老建筑重焕生机。洛阳镇前园村将侨建建筑活化成主题空间,展现侨乡文化魅力;洛阳桥和洛阳古街更是以千年文化底蕴引来八方游客,激发乡村振兴可持续生命力。张坂镇的海峡雕艺文化园如一座雕艺殿堂,吸引众多雕艺企业入驻其中,充分发挥当地产业优势。百崎回族乡发挥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开展主题活动,推动新风尚落地,让乡村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发展;百崎湖畔,海丝生态公园民宿项目投入运营,让游客在亲近自然的同时感受浓厚文化氛围。

生态赋能

文旅助农兴业

良好的生态是乡村的宝贵财富,是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基础。台商区依托生态优势,统筹城乡融合,布局农文旅新业态,让乡村焕发新活力。

在农村地区,台商区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成效显著。以下曾溪流域生态为脉络,整合农业基地,策划“农业+”新业态,打造农文旅示范带,实现田园风光与现代产业的结合。依托台湾农业技术交流推广中心,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注入科技力量。

同时,台商区彰显滨海浪漫特色,打造泉州湾滨海旅游度假区,配套文旅项目,培育滨海网红IP,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让滨海风光成为乡村旅游的亮丽名片。突出民族风情,打造小微景观,串联旅游路线,丰富乡村旅游特色。

台商区通过党建引领、文化铸魂、生态赋能,在乡村振兴与农文旅融合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台商样板”,为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下一步,台商区将继续深耕农文旅融合赛道,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心,书写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让乡村的明天更加美好。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16011584号
  • 泉州台商投资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
  • 邮政编码:362122
  • 泉州台商投资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