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 陈丽霞)泉州湾畔,一座新城正在崛起。
2010年3月25日,泉州台商投资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挂牌;2012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泉州台商投资区升格为国家级台商投资区,赋予其探索两岸融合发展的历史重任。
俯瞰泉州台商投资区。泉州台商投资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十五年磨一剑,这片220平方公里的土地,立足打造“两岸融合发展主阵地”,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
推动签署《海峡两岸中小企业共同参与福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备忘录》,服务台胞台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推进“台胞台企登陆第一数据港”“海丝征信链”建设,挖掘数字赋能潜力,架起两岸企业数据互通桥梁……泉州台商投资区(以下简称“台商区”)多项服务台胞创新举措“登上”国台办新闻发布会。在这里,“融合”成为两岸发展的生动注脚。
首届两岸中小企业暨两岸征信论坛上,两岸中小企业、社会团体组织共同签署《海峡两岸中小企业共同参与福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备忘录》。
以“数”赋能 打造服务台胞台企“泉州样板”
“过去在大陆办业务,最头疼的是身份认证问题。”一位在泉州创业五年的台青坦言。由于缺乏个人身份数据认证支撑,台胞曾长期无法享受大陆的智慧服务。如今,有了“台胞台企登陆第一数据港”,手机上点一点,便可实现各类业务“掌上办”。
台商区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数据港” 郑育红 摄
2021年10月,“台胞台企登陆第一数据港”正式投用,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以数据赋能为台胞台企在大陆投资、工作和生活提供便捷服务。目前,访问量超过41万人次。这个全国首创的平台,正成为台胞跨越海峡的“第一站”。
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苏泰山介绍,数据港涵盖台胞在大陆投资、创业和生活全流程,创设十一大主题48个掌上应用场景,台胞台企可以轻松实现信用查询、融资贷款、项目审批、政策兑现、台胞就业和子女就学等“掌上办”,有效解决台胞台企来大陆后“人生地不熟、门多路不清”的办事困扰,极大提高了在大陆台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医疗保障是同等待遇的试金石。“台胞台企登陆第一数据港”开发“台胞医保/健保福建线上服务平台”,实现医保/健保“线上+线下”双向服务,来自全国各地的台胞均可掌上提交医保参保申请、缴交参保费用,享受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医保待遇。同时,也可通过紧急医疗费用报销材料远程预审渠道,解决台胞在大陆发生医疗费用回台湾报销“手续不清、材料不齐、来回奔波”等问题。截至目前,该平台已为来自福建、广东、湖南等地61名台胞办理83笔健保业务预审,涉及医疗费用69.98万元。
2024年6月,台商区高规格举办首届两岸中小企业暨两岸征信论坛。论坛上,数据港正式向全国推广。
首届两岸中小企业暨两岸征信论坛上,全国首个“台胞台企登陆第一数据港”线上服务平台正式推广。
苏泰山表示,台商区将继续推动“台胞数据港”功能在全市应用,为全省和各地实践积累经验,努力把“台胞数据港”打造成“立足泉州、服务全省、辐射全国”的一体化专属服务平台,为全国各地线上服务台胞台企提供数字化“泉州模式”,不断提升台胞在大陆各领域、各方面的便利,进一步深化两岸数字融合发展。
以策惠企 构建产业协同发展新高地
福建钜闽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钜闽机械”)于2016年正式搬到台商区,是一家专门生产制鞋机械的台资企业,产品畅销大陆,出口韩国、越南、印尼、巴西、墨西哥、秘鲁、土耳其、南非等国家。
钜闽机械车间 郑育红 摄
“我们身为台企,购买土地时有优惠政策,而且这边的工作人员都会过来帮我们详细处理征地等问题。政策刚到,他们就来公司教我们如何申请,这一点我一直感念在心。”钜闽机械执行副总龚俊维表示,台商区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配套齐全,交通便捷,方便货物出口。
如今,钜闽机械不仅与安踏、特步等大陆知名鞋企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还在2014年成为耐克在大陆的唯一鞋机合作厂商。公司平均每年研发投入超过200万元人民币,已获得国家专利部门认可的超过三十项实用新型及发明专利。
“我们也会不定期到台湾引进相关人才,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有多年经验的行政人才,未来希望有更多的台湾人才能来台商区发展,共同见证这边的日新月异。”龚俊维说。
除了制造业,台商区在大健康产业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原泉州颐和医院筹备处主任、泉州睿佳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泉州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邱俊杰就是大健康产业的推动者之一。
泉州市台资企业协会台商投资区联络处换届就职仪式在台商投资区举行,邱俊杰当选台商投资区联络处新一届会长。
2015年,邱俊杰第一次来到大陆,参与泉州颐和医院的筹建工作。在医院筹建期间,他深切感受到大陆地方政府精干、高效的工作作风。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还设立了跨部门联合办公,多部门形成合力,共同协调解决医院的筹建事宜,以及医疗审批等一系列问题。
2024年3月,邱俊杰创办了泉州睿佳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引进了不少台湾中医人才到公司旗下的中医馆工作。
“两岸的融合是大趋势。未来我将帮助更多的台湾同胞到大陆发展。”邱俊杰表示,作为台商区台资企业工会联合会主席,也会从多方面协助解决台湾人才在大陆遇到的问题,扮演好“娘家人”的角色,让他们在这里有依靠,安心就业创业。
在深化两岸经贸合作上,台商区双向发力。一方面,广邀台胞台企“走进来”投资创业,并将双数月的20日设为“台胞台企接待日”,通过问题受理解决、政策咨询解读、互动交流体验等形式,畅通政企民沟通渠道,进一步提升对台服务效能。另一方面主动“走出去”拓展合作版图,2025年,台商区先后奔赴上海、苏州、深圳等地招商,新签约台荣运动用品等4个台资项目,总投资额约15.1亿元,为两岸经贸合作注入强劲动能。
目前,超过200家台资企业在台商区落地生根,在生物医药、机械制造等领域与本地企业协同发展,总投资超200亿元人民币。
以情聚才 携手共建“第一家园”
寻根之旅、雕艺大赛、工业设计大赛、创新创业大赛……近年来,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合作频繁互动,台商区先后成立全省首个台资企业工会联合会、大陆首个台籍职工法律服务工作站,越来越多的台湾人才跨海而来,在这方沃土追梦、筑梦、圆梦。
“才聚泉台 情融两岸”泉台文化交流活动在泉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举办,20余家台企代表齐聚一堂,共商融合发展新机遇。
走进泉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艺术特展区有序陈列着由台湾原生艺术文化交流协会呈现的多幅部落画作和台青们设计的创意纸艺,引人注目。
“这里不仅是办事大厅,更是两岸同胞的情感客厅。”泉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负责人、福建凌界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谢超介绍,作为台商区深化泉台融合、服务台胞台企的重要平台,园区将为台胞提供丰富的就业岗位信息,还提供职业规划、技能培训、政策咨询等一体化成长式管家陪伴服务。下一步将完善“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平台,实现政策推送精准化、服务响应“零时差”,并通过共建、共融和共赢的方式,促进两岸交流合作。
台湾观光夜市文化协会理事长戴睿炀表示,当前,泉州旅游持续火热,希望在泉州这片热土上,以台商区为载体,以美食促融合,让台湾美食在这里扎根。
近年来,台商区持续优化“引育留用”全链条生态,推动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
“台爱人才·乐享海丝”台湾人才亲子研学活动在台商区举行。
据悉,台商区为首次来区就业创业的台湾青年提供最长达6个月的“拎包入住”式免费公寓,鼓励台资企业自主评价认定台湾人才,落实“涌泉”行动,打造“台爱人才”特色品牌。截至目前,累计认定台湾人才153人次,2025年兑现发放台湾人才政策补助资金近43万元,为台湾人才追梦、筑梦、圆梦搭建广阔舞台。
“台商台企、台湾人才带着技术、智慧来区,可以无需担忧办公、实验、住宿等问题,我们陪伴、保障大家深耕科研,实现技术转化落地。”台商区党工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台商区百崎湖生态连绵带。陈玮炜 摄
2025年初,环百崎湖片区城市设计国际竞赛启动,金屿大桥、百崎大桥加速建设,一个现代高端城市引领示范区呼之欲出。
台商区正规划更宏大的蓝图:将环百崎湖片区作为泉州中心城区的重点片区之一,打造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合作示范区;打造闽台医疗融合发展示范区,引导更多台资生物医疗产业入驻;打造国家级台青新媒体创业基地,吸引更多台湾青年参与创业;推动海峡两岸中小企业论坛永久落户……
在这里,政策温度转化为发展热度,产业协同催生创新动能,人文交流筑牢情感根基。台商区以生动实践诠释“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这片热土正以敢为人先的气魄,为两岸融合发展探索着可复制的“泉州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