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台商投资区依山傍海,沿江拥湖,向海而生。丰富的自然资源孕育出百崎小章鱼、百崎蛏、洛阳江子鱼、洛阳桥海蛎、獭窟红膏鲟等优质食材,为家宴款待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这里,寻味美食,开启地道的闽南风味之旅。
向海而生的泉州台商投资区
在台商区的美食版图中,“郑和家宴”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精湛的烹饪技艺赢得了广泛关注。那“郑和家宴”里到底有什么,走,央视网记者带您一探究竟。
泉州台商投资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孕育出优质食材
据文史记载,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郑和奉旨第五次下西洋,途中船队停泊后渚港候风。在泉州逗留的郑和结识了百崎郭氏回族肇基祖郭仲远,获知后渚港对岸聚居有百崎郭氏回民,于是带领官员乘船前往探访。当时,船舶便是停靠在如今泉州台商投资区的白奇古渡。
郭仲远家族苦于无迎宾驿馆,遂借渡口凉亭按照郭氏回族最高礼仪大摆家宴,携众儿孙在此迎接。此后,百崎回族乡的民众为纪念郑和来访,将此亭称为“接官亭”。
“接官亭”
郑和有情有义,在明永乐二十年(1422年),第六次下西洋返回时又来看望郭仲远,并在接官亭为郭仲远五子郭仕昭主婚,以主人的身份举办家宴,隆重宴请四方宾客,留下一段“接官送嫁”的佳话,更体现了郑和与百崎回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如今,泉州台商投资区相关部门根据文史专家及文史资料的考证,优化菜名、改良菜品,最终推出了由16道菜品组成的“郑和家宴”一县一桌菜。菜品融入了台商投资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孕育出的优质食材,如獭窟红膏蟳、百崎蛏、洛阳江子鱼等,通过融合创新,造就了一桌江海珍馐。
泉州台商投资区推出了由16道菜品组成的“郑和家宴”
六百多年前世界级航海大佬、中国航海第一人郑和下西洋,率2万多人组团“出差”,途中两次专程来到泉州台商投资区“串门打卡”,留下了不少传奇佳话。
郑和雕像
六百多年后,泉州台商投资区以“郑和家宴”为亮点,不仅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能够感受到郑和与泉州之间的深厚情缘,也成为泉州台商区的文旅“网红”,绘就海丝文化的新辉煌。(韦菊 陈玮炜 高肖幸子 宋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