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参与绘画环节活动
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黄枫 通讯员黄志坚 文/图)2025年7月11日,是中国航海日设立20周年,也是郑和下西洋620周年纪念日。值此特殊节点,东园镇举办了一场以“海丝童趣探郑和,航海薪火代代传”为主题的“党建+海洋”实践活动,为辖区内的青少年儿童与党员志愿者们呈现了一场融合知识、趣味与教育意义的航海文化盛宴。
听海丝帆语,诉郑和传奇。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认真聆听其讲解中国航海日的由来,在波澜壮阔的叙事中感受六百年前的航海记忆。当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徐徐展开,宝船扬帆的壮阔、跨洋交流的盛景仿佛就在眼前,海丝文化的脉络在讲解中愈发清晰。漫步广场,雕像中郑和的目光依旧坚毅,铭文里的航海壮举触手可及,让孩子们在历史的回响中,读懂海丝文化的厚重与郑和精神的磅礴。
奏南音古调,续海丝长音。随着婉转悠扬的南音袅袅响起,表演者婉转的唱腔配合着琵琶、二弦等乐器的悠扬旋律,道尽古往今来海丝往事。现场观众沉浸在南音所营造出的独特氛围之中,感受着海丝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领悟着先辈们在波涛之上开辟交流之路的艰辛与伟大。
绘碧波帆影,展童稚匠心。画笔为媒,童心绘海。活动现场的绘画环节,孩子们用五彩斑斓的颜料勾勒心中的航海梦:有的描摹巨轮劈波斩浪的雄姿,有的刻画郑和手持罗盘的坚毅身影,有的晕染着夕阳下金色的海岸线。稚嫩的笔触下,是对海洋的好奇,是对航海英雄的敬仰,更是对海丝文化最纯真的诠释。一幅幅作品勾连起古今,让航海精神在童趣中生根发芽。
踏海浪滩涂,护蔚蓝家园。潮水退去,滩涂渐显,赶海的乐趣在脚下蔓延。在党员志愿者的现场引导下,参与者们手持铲子、水桶,兴奋地奔向海边。过程中,有发现小螃蟹的雀跃,有捡拾贝壳的欣喜,更有弯腰拾起垃圾的认真。党员志愿者还利用此契机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当赶海的乐趣与净滩的责任交织,孩子们在触摸海洋的同时,也悄悄种下了守护蔚蓝的种子。
学防溺知识,佑平安远航。海洋虽美,亦藏风险。活动最后,党员志愿者们通过情景演示、互动问答等方式,向孩子们普及防溺水知识。从识别危险水域到掌握自救技巧,每一个知识点都关乎生命安全。正如航海需要罗盘指引,成长也需要安全护航,防溺宣讲,为孩子们的“航海梦”筑牢了安全防线。
此次东园镇航海日活动,以郑和精神为引,以海丝文化为脉,让孩子们在听故事、绘蓝图、亲山海、学安全中,与海洋深度相拥。当童声与浪声和鸣,当传统与童心相遇,海丝的薪火,正沿着稚嫩的手掌,悄然传递至更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