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泉州台商投资区 > 要闻 > 正文
高质量发展·一线调研⑤丨科技产业双向奔赴 泉州台商投资区创新智造开花结果
2025-07-17 15:45:40  作者:   来源:央视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封闭的打印舱内,多束激光在金属粉末上快速移动,32小时后,一副误差不超过0.05毫米的鞋模便可生产完成。同样的产品,传统制造需要15天,如今在中科丰阳的智能工厂里,通过金属3D打印技术压缩至两天内完成。这是中科丰阳车间里的创新速度,更是泉州台商投资区高新产业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泉州台商投资区(以下简称“台商区”)充分发挥“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块“国”字号招牌的优势,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完善创新平台建设,探索构建“开放创新、智造未来”新模式,连续两年在国家高新区“一区多园”考评综合排名全市第一,连续两年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速排名全市第一。

龙头引领 聚力产业发展

台商区的发展轨迹清晰勾勒出一条产业升级路径。近年来,台商区科学优选项目,规划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及新材料应用4大连片产业园区,通过“抓龙头、铸链条”,全力招引上下游大企强企,精准布局产业链。

在宏科电力检测中心,技术人员正在对新一代“一二次深度融合开关”进行最后调试。这些看似普通的电力设备,全国市场占有率达46%,位居全国第二。

宏科电力工作车间 郑育红 摄

“我们不断提升配电网智能化系列产品,应用新技术,实现了产品故障电流方向研判、电量数据自动采集等等功能,产品得到市场认可。”福建省宏科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悉,台商区管委会编制了《泉州台商投资区智能电力产业园发展规划》,以龙头企业上海宏力达上市扩张的契机,主动对接,成功招引该企业进驻。区管委会会同宏力达梳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建专班团队,逐一拜访目标企业,引入德普乐、环阳、金传、美信达等10多家上游配套企业入驻基地。

台商区智能电网产业基地航拍 陈玮炜 摄

如今,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已初步形成:从“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绝缘件极柱成品、断路器到一二次融合开关”的户外智能开关产业链,培育了宏力达、德普乐等5家专精特新企业。

此外,围绕重点产业实施“链长+链主+链办”的产业链链长制,发挥龙头企业的“链主”带动作用,大力招引上下游配套企业,目前已初步形成智能电网电器、高分子复合材料、数字包装等三条重点产业链。

产研融合 推动成果转化

产业发展需要科技创新平台强有力的支撑。台商区强化创新链条中间环节,依托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中心(暨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以下简称“泉州装备所”)等大院大所,在重点产业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卡脖子”“撒手锏”技术,推动一流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泉州台商投资区科技创新中心和“人才+平台”在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台商园区正式入驻揭牌,推动更多高技术成果并落地转化。

泉州装备所从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一流工科院校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一流院校引进创新团队带头人及科研骨干,目前有460多人,17个科研团队,拥有自主培养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的能力和优势,发挥着“国家队”的关键作用。

储纱器是针织机械送纱系统不可或缺的关键部件,长期以来智能储纱器市场一直被国外产品所占据。台商区对症下药,引导企业与泉州装备所精准对接,以产学研合作方式,合作开发了“智能储纱器”。

“我们将传感器技术运用到产品研发中,经过不断革新改良,成功攻克纱线状态传感检测、结构优化及张力检测调节等技术难题。”泉州装备所副所长、福建省机器人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俊表示,目前该产品以质优、性价比高的优势一举打破国外产品垄断,实现进口替代并出口欧洲。

泉州装备所内,实验人员正在调试机器人 郑育红 摄

截至目前,泉州装备所累计服务台商区企业30多家,开展合作项目70余项,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派遣科技特派员、共享或许可知识产权等方式,支持华南重工、精准机械等一批合作企业成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并推动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智能网联汽车产教融合基地、新质文旅机器人研发中心、福建省蓝军机器人系统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等4个科研平台实质性进驻,有力支撑服务地方产业创新发展。

李俊表示,创新是行业发展的基础原动力,中试验证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未来将结合当地纺织鞋服、机械制造等特色产业,推动中试基地建设,加快孵化培育一批科创型企业,让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上生产线,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动力。

政策赋能 激活创新动能

多维度发力,台商区已形成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扶持体系。

台商区出台《泉州台商投资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措施》,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推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等奖补政策落实到位,并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引导企业用足用好各类惠企政策,鼓励企业将奖补资金用于后续研发创新活动,利用奖补“杠杆”,撬动企业创新发展走深走实。2021年以来,共兑现高新技术企业奖补资金4399.71万元,惠及企业306家次。

2024年泉州台商投资区创新大会召开

此外,依托市级培育平台,市、区两级同步服务,做到高新技术企业培训网络化、常态化、系列化和便利化。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专家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相关政策的解读及共性问题培训,分批次组织专家集中会审,及时解决企业申报过程中的问题。

图为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培训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台商区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强区战略,推出覆盖“申请-保护-转化”全链条的13条奖补政策,通过“政策赋能+保护升级+成果转化”三维发力,促进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双向赋能”。政策实施以来,以真金白银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累计惠企16家,奖补金额达71万元,带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创新“政策包”持续释放乘数效应。

台商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在主体培育、政策激励、服务引导3个方面上重点发力,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四个倍增”工作,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加强核心技术攻关、产学研合作,让更多“科研之花”结出“产业之果”“发展之果”。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16011584号
  • 泉州台商投资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
  • 邮政编码:362122
  • 泉州台商投资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