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泉州台商投资区 > 文化旅游 > 正文
数百封侨批侨汇讲述赤子情怀
2023-09-13 19:00:18  作者: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侨批侨汇记录了海外华侨对家乡的牵挂和热爱

核心提示

陈清雄是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镇陈埭头村归侨将军陈青山纪念馆红色讲解员、红色收藏者,近日,他向记者展示数十年来精心收藏的数百封珍贵侨批侨汇及外汇券、价汇券等,讲述鲜为人知的历史。

□本报记者 罗剑生 文/图

华侨合力捐资

助力家乡建设

侨批,专指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的汇款暨家书,是一种信、汇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在陈埭头村归侨将军陈青山纪念馆三楼,摆放着陈清雄琳琅满目的藏品,有古钱币、民俗用品、红色藏品及大量侨批、侨汇、外汇券、侨汇券等,光侨批、侨汇数量就有四五百封,大都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产物,虽历经沧桑,但均保存比较完整,十分珍贵,最早的一件是1937年。侨汇中,不少是华侨寄回家乡捐资助学、修路的,饱含爱国华侨对祖国的一片赤子之情。

“1960年,一些台湾同胞通过祖国在印尼雅加达总领事馆的临时护照回国,祖国永远是台湾同胞最有力的依靠。”陈清雄介绍,20世纪60年代,印尼排华,祖国动用客轮接华侨回国,其中就包括一些台湾同胞。在他收藏的侨批中,有几封是我国驻印尼雅加达、印尼望加锡、印尼棉兰等领事馆签发的临时护照,正是祖国的努力,使得不少侨胞幸免于难。

“以前的汇款汇费非常昂贵。”陈清雄说,一封1957年一名菲律宾华侨寄给外甥的信中,谈到在菲宗亲二三十人捐款2.5万元给母校建学校,汇费竟然达到1/3。在抗美援朝期间,参加所谓“联合国军”的个别东南亚国家为了阻止华侨向祖国汇款,搜查很严格,我国还在侨汇上特意交代亲属,需转告在外侨胞在信中不能使用“钱”等字样,要用米、油、布、糖、药丸等实物代替,以致后来侨胞来信中经常看到“药丸”“补药”等字样。

陈清雄展示他收藏的侨批侨汇

四处搜集物件

追寻红色记忆

陈清雄今年73岁,1969年入伍,当了一名铁道部队的汽车兵,1984年以干部身份转业到惠安县一家企业。15年的军旅生涯让他对红色收藏情有独钟,一有时间,他就来到古玩市场淘宝,周边城市福州、厦门、莆田等古玩市场,他也多次光顾。

洛阳是著名的侨乡,陈埭头村也有十几户是华侨,遇到人家搬家或翻修旧房子时,他总是早早地就上门收集老物件,有时为了一个心仪的藏品,他会反复跑上好几趟,和房主“磨嘴皮”,直到对方“松口”为止。正是对收藏的这份执着,他的藏品越来越多。对于每一件藏品,他都视若珍宝,但为了让藏品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他好几次将一些藏品捐赠到博物馆做永久性收藏。

随着归侨将军陈青山将军纪念馆开放及“红色旅游”的兴起,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学生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等前往将军故居、纪念馆参观。担任红色讲解员的陈清雄更加忙碌了,他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向来访者详细介绍陈青山将军英雄事迹,讲述人民军队的发展历史,将红色记忆深深植入每一位参观者的心间。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16011584号
  • 泉州台商投资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
  • 邮政编码:362122
  • 泉州台商投资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