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 近日,泉州台商投资区率先发布《鼓励社会力量开展人才工作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该区人才引育留用工作,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加快形成一支总量充足、结构优化、富于创新的人才队伍,助推该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奖励对象包括通过提供信息、牵线搭桥、跟踪服务等方式,积极参与人才工作的用人主体、社会组织、中介机构和个人。 □本报记者 陈桂生 通讯员 李丽芬 用人主体:企业最高补贴20万元/年 《若干措施》规定,鼓励企业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企业有新认定或人才层次晋级的省级、市级高层次人才的,按认定后或晋级后的人才层次给予企业留才补贴,具体标准为:省高层次人才特级20万元/人,省高层次人才A类和市级第一层次人才10万元/人,省高层次人才B类、C类和市级第二、第三层次人才5万元/人。留才补贴分3年发放,经认定后当年发放40%,第二、第三年分别发放30%,每家企业最高补贴20万元/年。 企业新引进台湾人才,经认定为区级台湾优秀人才给予企业留才补贴3万元/人。留才补贴分3年发放,经认定后当年发放40%,第二、第三年分别发放30%,每家企业最高补贴20万元/年。 支持企业聘用“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科)毕业生,新引进的全日制本科、硕士和博士毕业生,每年分别给予企业5000元/人、8000元/人、10000元/人的留才补贴,用于提升人才工资福利待遇,留才补贴发放三年。 鼓励企业通过人力资源中介服务机构引进高层次人才。通过人力资源中介服务机构招聘高层次人才入选“引进的”省级或市级第一至第五层次人才的,按人力资源中介服务机构费用的50%给予企业补贴,补贴上限为10万元/职位,每家企业最高补贴20万元/年。 社会组织:鼓励打造“人才之家” 《若干措施》规定,相关社会团体和海内外引才机构协助该区企业引进人才,引进对象被认定为泉州市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按照第一至第五层次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8万元、5万元、2万元、1万元;引进团队被评审认定为泉州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的,按照资助等级由高到低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5万元、10万元、5万元。 鼓励区内条件成熟的行业协会制定本行业人才遴选办法,从未被各级政府评定的人才中遴选出有突出贡献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遴选对象确定特别优秀的,可直接认定为区级第六、七层次人才,享受相应待遇。 鼓励区内行业协会申请组建行业内认可且符合该区产业发展需要的相应专业初级评审委员会,经职改部门批准后,开展本行业初级职称评审工作。综合条件成熟的,还可进一步向市人社(职改)部门申请承接本行业中级职称评审权。 鼓励该区相关社会团体和海内外引才机构打造“人才之家”,引聚众创空间、酒店、医院、疗养机构等加盟,提供食住行、游乐购、医教养等人才需求配套服务,协助推动人才生态链条提升。根据所建“人才之家”的规模和实际投入,适当给予建设经费补助。 中介机构:享有办公场地租金补贴 《若干措施》规定,入驻泉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包含劳务派遣机构),按照“先收取后补贴”的原则,前两年可享有办公场地租金100%补贴扶持,第三年享有租金50%补贴扶持。可补贴的办公场地面积依据其在台商区营业收入确定,补贴金额不超过实际租用数额。具体标准如下:年营业收入100万—500万元以内的最高可按80平方米享受补贴;年营业收入500万—1000万元以内的最高可按120平方米享受补贴;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最高可按200平方米享受补贴。 入驻泉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3年内,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万元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在此基础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每增加200万元的,叠加奖励2万元。当年度该项奖励最高不超过15万元。 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协助该区企业引进人才,引进对象被认定为泉州市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按照第一至五层次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8万元、5万元、2万元、1万元;引进团队被评审认定为泉州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的,按照资助等级由高到低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5万元、10万元、5万元。 鼓励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企业招工引才,对为该区企业引进取得大中专院校学历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劳动力,或熟练工(由接收企业认定),初次在该区企业稳定就业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给予每引进1人1000元的奖励补贴。 此外,针对个人,除在职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外,引荐人每推荐引进符合引进的省特级、A类、B类、C类和市级第三及以上层次人才条件的,落地后用人单位可从企业留才补贴给予引荐人适当奖励。对引才成绩突出的在职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给予表扬奖励,优先列入各级荣誉表彰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