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AKA(Also Known As)凌波仙子,立志不装蒜的漳州水仙花。 秋风习习 又到了我快登场的时候了 漳州稻田 佘夏蓉/摄 图源:闽南日报 小水仙课堂 6月至10月是水仙花的休眠期。每年的这段时间,水仙花海里的花田便会转化为水稻田,轮种水稻。6月插秧,9月底水稻逐渐成熟。在霜降还未到来前,稻田的主角身份准时被要求退场,这里将裹上水仙花的芬芳。 春去秋来 在我缺席的这段时间 家乡漳州经历了一场疫情风波 但如今一切都已回归正轨 我也带着辞旧迎新的生机 正在苏醒 图源:视觉漳州 作为央视春晚的座上宾 既是市花又是省花 福建人的春节 没我不行 春季贮藏养分、夏季休眠 秋季生长、冬季开花 是我的特性 圆山脚下水仙花海迎客来 游斐渊 摄 能在冬天开花 春节陪伴大家过年 不是因为我有和梅花一样坚韧的品性 而是因为我的家乡 给我惯的 我的家乡漳州 是中国的“田园都市,生态之城” 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温度21℃ 图源:福建水利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四时花不谢,八节果飘香” 土地肥沃,自然环境优越 “扁担插土里也能发芽” 土楼、滨海、文化、 田园、温泉、青山 六大旅游资源各具特色 ![]() 这里很神奇,很浪漫 很清新,很美味 坐拥山的伟岸 海的狂野,花的清丽 ![]() 长泰城区 岩溪上蔡慢客村 坂里乡山清水秀 张美英 摄 ![]() ![]() ![]() ![]() 漳州古城 龙文区闽南水乡 常山天窗坪暗夜公园 保住绿色家底 光靠先天条件可不行 后天努力同样重要 这些年漳州人 一手抓生态保护 一手抓经济发展 白鹭嬉戏 游斐渊/摄 图源:视觉漳州 ![]()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市建设布局 科学编制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加强能耗“双控” 推进绿色制造 漳州“深山之绿”引人入胜 来源:视觉漳州 强化污染防治攻坚 实施蓝天工程 落实河湖长制 推进一批水利工程建设 实施碧海工程 建立海上环卫长效机制 马銮湾 (资料图片) 加强生态修复建设 严格生态空间管控 落实“三线一单” 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长泰区马洋溪旅游区 来源:花样漳州文旅之声 土地肥沃,自然环境优越 是漳州发展农业的天然优势 但即使辛辛苦苦地里刨食 一亩三分地上的“小日子” 也难以长久 科学发展农业 漳州一直在探索 推进“生态+资源环境” 以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暨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为契机 全力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源头治理 漳州市平和县大溪镇大峰山 蔡鹏程 摄影 来源:花样漳州文旅之声 三年来累计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项目352个 总投资414亿元 用好用活省级生态农业专项资金1760万元 建设典型项目近50个 打造出一批典型示范点 推进“生态+农业产业” 漳州市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引领 统筹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福建农民创业园、 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各类园区126个 规划面积达220万亩 园区产值超过500亿元 推进“生态+农村社会” 漳州市开展富美乡村创建“双百行动” 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工程 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革命四行动” 完成235个“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 创建24个“美丽乡村示范村” 九龙江碧波绕城来 (杨雅瑾 绘图) 漳州南湖原始生态林 保护 游斐渊/摄 图源视觉漳州 先天优势+后天努力 我和我的小伙伴日子 过得越来越好了 2020年漳州花卉出口额达9063万美元 较2019年增长了5.3% 刚刚闭幕的 中国共产党漳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中共漳州市第十一届委员会报告 提出 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发展高质量、城市高能级、生态高颜值、 开放高水平、生活高品质、治理高效能 要突出生态优先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强化污染防治攻坚 加强生态修复建设 切实守护漳州绿水青山 相信 漳州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我们一同期待! 来源: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资料来源:福建日报记者 陈旻、福建日报、文明在漳州、漳州党史方志、花样文旅漳州之声、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漳州乡村振兴、漳州市河长办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