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泉州台商投资区 > 文化旅游 > 正文
以刀代笔 雕刻妙相庄严的佛艺世界 ——记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黄志亮
2021-05-07 15:46:35  作者:   来源:泉州台商投资区   责任编辑:陈小妮

大师名片

黄志亮,1972年10月出生于台商区张坂镇雕艺世家,国家一级/高级技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泉州市脱胎漆器传承人,西丰佛艺造像艺术馆艺术总监,张坂雕艺协会名誉会长,泉州市高层次人才。

勤苦学艺 练就一身精湛技艺

张坂镇素有“中国雕艺之乡”的美誉,耳濡目染,黄志亮从小便对木雕造像有着浓厚的兴趣。1988年初,16岁的黄志亮开始学习木雕艺术,先后师从于台湾民间艺术大师李西忠、台湾归真派传人石永坚,历时三年,练就扎实雕刻功底。1992年,他来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思立工作室,学习和研究人体结构和面部轮廓的有关知识。 

凭借自身对雕刻艺术的悟性,以及多年练就的一身精湛技艺,黄志亮融合众家之长,成了一名艺术造诣成熟的木雕造像大师。黄志亮说,文字工作者通过文字组合,以文章来表述和传达自我,雕刻艺术师则通过造像,以固态形象来表达内涵和自我,懂得艺术的人在看到雕塑时自然能了解它文化层面上的智慧。

1992年年底,黄志亮经台湾朋友举荐,到福州曜宗工艺厂当技术厂长,在企业管理方面的才能也日渐显现出来。不仅习得一身精湛的雕刻技艺,黄志亮同时还凭借着好记忆、好口才,以及出众的协调管理能力,深得老板翁金标的赏识。 

在福州的几年间,黄志亮有幸认识西禅寺住持,接触到佛教文化,与佛学结下不解之缘,这对他以后的艺术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他常说,艺术创作不但注重形体、姿态的把握,更重要的是专注心灵的灵动,达到物我两忘、气韵流畅、天人合一的禅境。 

1996年,见时机成熟,他返乡筹办佛艺木雕厂,临别时西禅寺住持再三叮咛黄志亮,做人一定要广结善缘,做事要精益求精,还特地赠送给他几本佛经,这些书一直陪伴他左右,成为他生活和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源泉。

注重文化 塑造佛雕艺术精品

在市场化浪潮中,木雕技艺的“薪火相传”远比过去艰难,传承不能断代不能湮灭,否则“传承”只能是空谈;但要市场要生存,就要取其精华,要去伪存真,才能让木雕艺术的精髓得以代代相传,让木雕艺术师们得以生存下来。

弘扬佛雕文化,打造艺术精品。1997年,眼光敏锐的黄志亮,以厦门特区为窗口创办了“佛艺庄”佛像艺术馆,他采取台湾的经营模式,走区别于普通商品的精品路线,尤其注重产品工艺品质,把每尊佛像都做成精品,得到消费者青睐,产品经常供不应求。

“艺术创作不但注重形体、姿态的把握,更重要的是专注心灵的灵动,佛像最为打动人心的是‘神韵’,这不仅需要精益求精的雕工,也要求制作者对佛教文化有极深的了解。”黄志亮介绍说,佛教文化博大精深,佛像种类繁多,各有来历,各有内涵,造型上也各有千秋,这为他的造像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近年来,他以佛教经典《大藏经》为参考,制作了上万个品种的佛像,打造妙相庄严的佛雕世界。

其佛雕题材品获奖颇丰,作品《清莲观音》荣获第一届中国(惠安)国际雕刻艺术品博览会金奖;作品《和平弥勒》荣获2013年福建省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作品《舞动袈裟》荣获2013年福建省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他为厦门净莲寺设计制作的万手万眼观世音菩萨,佛像宽12.6米,高5.38米,用万支观音手镶嵌而成,三面法相庄严,结构紧凑,工程量可谓宏大,造像创作艺术水准之高令人惊叹。

行走海外 雕艺刻写华人信仰

明清时期,沿海大批居民远走他乡迁居海外,闽粤一带成了著名侨乡。两百多年来,妈祖、观音、关公等民间信仰,也随着华人侨胞在异国落地生根,传承至今,庙宇宗祠遍布海外华人世界。这些庙宇的建筑工艺和神像雕塑多来自泉州,往往聘请泉州民间的雕刻师傅赴海外制作而成。

“作为一名工匠,我们要深入到对方的文化领域,了解他们的信仰传承方式,才能在艺术创造上传达出符合当地文化的作品。”黄志亮说,木雕造像行业多以传统造像为主,张坂镇的木雕师傅,每年都接受海外社会团体的邀请,前往马来西亚、日本、新加坡等地,为当地的神祇做造型设计,黄志亮常在受邀名单内。

“只要有中国人居住的地方,就有我们的雕艺市场。”黄志亮介绍说,海外华人建庙立祠的行为从未停止过,而宗教文化同源同流的共识,也经由来自故乡的木雕师傅们,一代代传承下来。黄志亮作为一个艺术造诣高超的木雕大师,秉承着文化上的深度交流,以刀代笔,通过一尊尊技艺精湛的木雕神像作品,也是海外侨胞与故土乡民共同的精神信仰,无形中联结了海外华人侨胞的故土情怀,刻写了华人不朽的信仰传承。

传承创新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佛艺木雕的传承上,黄志亮一直摒弃偏见,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佛艺造像过程中,除了采用木雕的传统手法,还有一种古老的濒危艺种——脱胎漆器。脱胎漆器因其质地轻巧坚固、色泽鲜艳古朴且耐热耐腐蚀等特点,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

然而脱胎漆器行业的现状却一点都不“光鲜”,“一个脱胎漆器的诞生过程十分繁杂,现在会做漆艺的人太少,学的人更少,已经被列入泉州濒危艺种。”黄志亮介绍说。2013年,黄志亮成立脱胎漆器工作室,担负起泉州抢救保护脱胎这一濒危艺种的重任,他用实际行动为泉州文化产业发展做应有的贡献。公司拨出专项资金,用于引进相关设备和研发新型制漆材料,建设规范化专业工作室,成立脱胎漆器专业团队。为进一步提升该工艺的流程和技法,聘请福建省漆艺大师叶祥光担任顾问,多次邀请他到公司现场授课,指导脱胎漆器工作室的创建及漆器工艺品的创作。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黄志亮又与时俱进,将3D技术应用到雕刻艺术中。“通过3D技术来雕刻,我想要的效果更能直接地表现出来。”为此,他成立3D雕刻工作室,不仅聘请多位3D专业大学生,还自学3D雕刻技术,通过3D技术对原有造像进行修改和完善,让造像艺术更加臻于完美,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在这个数据化的时代,让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进到这个领域来,让我们的经验得以传承。”黄志亮如是说。

记者:陈桂生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16011584号
  • 泉州台商投资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
  • 邮政编码:362122
  • 泉州台商投资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