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泉州台商投资区 > 要闻 > 正文
台商区奋力谱写泉州版“浦东新区”建设新篇
2021-04-21 11:36:16  作者: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奋楫扬帆开新局

台商区奋力谱写泉州版“浦东新区”建设新篇

融入新发展格局、催生新发展动能、激发新发展活力,“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的2021年,泉州台商投资区迎来新的历史使命。

19日,泉州台商投资区召开2021年全区工作大会,为大干开局之年下了注脚定了方向——紧扣“两岸融合主阵地,泉州城市副中心”的目标定位,围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0%等一揽子发展任务,奋力谱写泉州版“浦东新区”建设新篇,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本报记者 陈桂生 杨婷婷

坚持精准招商 

集聚更强后劲

今年,台商区将进一步拓宽招商渠道,持续深化与资源多、人脉广的社团组织、企业集团的合作关系,充分挖掘并积极对接央企、世界500强、民企百强、头部企业、行业龙头、科技成长型等优质企业资源,邀请来区投资考察,探讨合作契合点,争取更多好项目落地。瞄准产业链上的薄弱环节、空白部位,与联东U谷、中南高科等产业园企业合作,依托产业园开发运营企业的资金优势和运营经验,推动更多企业入驻我区,加快产业集聚。

进一步突出台商投资区功能定位,加强与各地台资台企协会、联谊会的沟通联系,举办好“泉州台商投资区台资招商大会”“产业园区专题签约会”,力争签约台资项目25个以上。依托市台资企业协会、区台商联谊会等平台嫁接引进台资项目,力争引进1-2家台湾百大企业,规划形成精密机械、大健康等2个台资产业聚集区。将“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相结合,加大以赛聚才、以才招商工作力度。全面摸底闲置土地、闲置厂房,建立闲置招商载体信息库,推广“租建联动”模式,通过租金补贴政策激励,引导部分招商项目“先生产后供地”,缩短项目投建投产周期,盘活闲置资源。

聚焦产业升级

迈出更快步伐

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重点实施“百大项目,千亿投资”计划,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空间布局,巩固扩大传统产业,提升纺织鞋服、造纸和纸制品、工艺品、食品、建筑业等支柱产业,推动制造业企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争创1-2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力争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达5家、科技特派员10人。

同时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充分发挥新兴产业在总量赶超大局中的引领作用,聚焦“五大产业”,及时出台“定制政策”,通过政策宣导,引龙头、聚项目,填补链条空白处,实现“补链”。瞄准有前景、有规模、能补齐建强产业链条的新兴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链,努力培育一批年产值上亿元企业、上十亿元产业微集群以及上百亿元主导产业。

另外加快第三产业特色化,持续开展“第三产业提升年”活动,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旅产业。加快八仙过海、洛阳古街、白沙湾公园、泉州烽火群英荟等文旅项目建设进程,推动中国佛具文化产业园、泉州国际酒店、科龙山文化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尽快开工。

力促城市提质

打造更优环境

进一步加快新城建设,主动融入全市跨江发展战略,紧扣泉州版“浦东新区”城市建设定位,配合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相关工作,积极推动13个片区单元控制性专项规划编制和报批。加快“五纵五横”路网建设步伐,持续推进高铁东站等重大交通网络建设。重点推动湖东片区、科学城片区、海江片区、高铁片区、蓝色经济培育区等5个城市片区开发,加快百崎湖海丝中央公园的建设,继续推进海江片区征地征迁工作,有序推进高铁片区站前广场及交通枢纽配套设施等工程建设。

围绕提升城市展示面,全面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程,推进海湾大道、白沙湾公园、后渚桥下滨海生态等项目绿化,海湾大道双山段、滨湖东路等11个项目亮化。实施3条重要通道景观示范段和10条主要道路两侧夜景提升工程,高水平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尽快补齐城市功能短板,打造优良城市环境,着力解决好小区配套的景观、教育、医疗、停车等民生问题,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加强村庄“四旁”绿化,探索城乡环卫一体化新途径,深化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区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

推进民生改善

达到更高质量

发展教育事业方面,将完成26所学校的新建、改扩建,发挥首都师大附属泉州学校、省实验幼儿园泉州分园、湖东实验学园示范辐射作用,扩大办学规模。确保泉州实验中学台商分校,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泉州学校,区第五实验小学、第六实验小学、第七实验小学等项目引进优质资源联办,开工建设新学校。打造多样化有特色的高中教育,推动中职、普高教育协调发展,全力支持华光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

夯实基础保障,将推进31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新建19个给水项目,力争五年内户户通自来水。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目标任务2%以内。逐步下放临时救助审批权限,实现3000元以下救助审批额度由乡镇直接受理审批。推进医养融合,持续深化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实施智慧健康工程,推动移动医院建设,建立市、区、乡镇“公共卫生联合体”模式,统筹解决基层医技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提高治理水平,深化“一室两中心”基层网格化治理模式,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推进各项社会治理创新落地见效。

深化服务创新

谋求更多突破

大力探索两岸融合发展,聚力全面融合、先行示范,落实落细同等待遇和惠台利民政策举措,依托雕艺协会、海峡两岸摄影展、妈祖联谊会、同村同宗同缘等载体,策划举办一定规模的祖地文化交流活动。在“亲清家园”掌上服务平台增设“台商台胞家园”模块,建设台商台胞登陆第一数据港。探索规划建设台湾人才社区,配套“台味”小吃街、文创街、商业街等特色设施,建设两岸同胞共同家园。充分探索台商台企在土地租金、研发补助、人才政策、市场准入等方面惠台利民政策,利用洛阳古街、科龙山、亚艺园商业街等平台,探索打造一批民俗体验馆、乡愁记忆馆等阵地,规划建设优才大厦、台湾人才公寓,促进两岸交流对接,加快建成两岸融合发展主阵地。

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新区形象”的理念,进一步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优化“亲清家园”智慧服务平台,创新“掌上直达”审批新平台,借助共享大数据、身份智能认证等技术手段,创新惠企惠民资金“掌上”兑现、行政审批事项“掌上”办理新模式,享受“一机在手,办事无忧”的全新办事体验。结合“进千企、走千商、访千才”活动,积极走访企业、客商、人才,听取民营企业意见、诉求和建议,妥善解决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问题,为企业提供最优服务,提振民营企业信心。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16011584号
  • 泉州台商投资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
  • 邮政编码:362122
  • 泉州台商投资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