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泉州台商投资区 > 媒体关注 > 正文
太赞!2.3亿人次围观!泉州这些“无价之宝”,你遇见了吗?
2020-10-31 20:58:48  作者: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全国瞩目!

咱泉州又火了!

昨晚

湖南卫视乘风破浪的姐姐们成团后

首档综艺“姐姐的爱乐之程”

开播啦

第一站泉州!

路演首秀全国热播

截至目前

网络播放点击量达2.3亿次

“爱乐之程”路演首站

姐姐们与泉州“相遇”

古城的人文景观和文化积淀

无不令她们惊叹与折服

姐姐说

路演的意义是“发现更多的可能性”,是寻找“精神力量的东西”,是为了“回答”世界。因此她们在泉州一路用心寻找,那些目之所及、心所感动之处。

古城泉州

果然不负众望

尤其当古老的南音、梨园戏

与时尚音乐相遇

擦出了“灵感火花”的时候

所有人都抑制不住发现宝藏的惊喜

为泉州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坚守所感动

泉州人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

珍惜和守护着文化遗产

无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

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

精神和秉性、史迹和遗址

在代代泉州人的自觉维护下

得以保护下来,并传承至今



姐姐们来过,又启程离开。

带着憧憬而来,提着惊喜而去。

她们是观众,也是使者。

她们看见了泉州

也让泉州被更多的人看见

诗在左右,不在远方

千百年来

泉州的“无价之宝”们

安静守候在那里

等待着转角遇见的有心人

01

泉州·大海

姐姐们来泉州看海

收获了无敌海景

也感受了一把

泉州人的好客与热情

在中国版图上寻着海岸线由北及南,分布着许许多多令人浮想的海滨城市。对于生活在内陆的人们而言,海洋是一种美丽的诱惑,对于成长在海边的人来说,海洋则是一种恩赐,一种习惯。

泉州人向海而生,衣食谋于斯,信仰长于斯,血脉融于斯。海洋不仅满足了世代先民的物给,也滋养了子孙后辈的心灵。

泉州人的血液中

流淌着海洋文化的基因

古早时期

泉州人便与海洋结下了不解之缘

秦汉时,闽人善于造船,习于航海,“以船为车,以楫为马”;

西晋末年,大批中原居民南迁至泉州避难,沿江而居,晋江因此得名;

随着泉州的经济开发,航海工具制造业和海洋捕捞业也逐渐兴旺;

至唐宋时期,泉州不仅是远近闻名的造船中心,而泉州港也已成为“云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的国际贸易大港。

历史上,泉州港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过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本土文化与舶来文化在泉州融汇贯通,成就了泉州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海洋文化特质,也磨练了泉州人不惧风浪、勇于拼搏的胸怀和胆识。

和姐姐们一样

带着好奇心

去细读这座城市的历史

才能读懂大海的精神

澎湃了千年的海浪

为这座城市

筛选了什么

留下了什么

启示了什么

……

02

泉州·古城

公元10至14世纪的宋元时期,随着海洋大通道的延伸拓展和海外贸易的高度繁盛,泉州以“刺桐城”闻名于世,吸引了世界各地无数商人、游客和传教士纷至沓来。族群在这里相遇,文明在这里传递,城市在这里兴起。

如今的泉州古城

是许多驴友的必往之地

在最有味道的街巷里

藏着许多繁华过往相关的故事

在古城

所有生气来源于平常的生活

清早的街巷,

菜市上有起伏的吆喝

有熙攘的行人和五味杂陈的风味食物

人们在街角寺观宫庙中进进出出

问安祈福,是一种家常


在热闹繁华的古街巷里穿行

抛弃了高楼大厦的压抑感

一身轻捷自在

市井时常可见

讲古、南音、南拳、木偶、糖糕、妆糕人

……

古城人一如既往地

守候着自己的家园

清风淡然

庭院里摆上茶桌

在厅堂里打牌下棋

有客至

亦不缺乏“闲坐说玄宗”的兴致

姐姐们正是在这里

遇见了南音

遇见了梨园戏

遇见了番仔楼

遇见了地道的泉州美食

……

03

泉州·南音

认识了南音

学习了闽南语

是姐姐们“爱乐之程”首站

最大的亮点所在

御前清曲

号称“御前清曲”的南音,也称“南曲”、“南乐”,是中国古老乐种之一。因其乐律、乐谱、乐器和演唱形式至今仍保留了唐宋古乐的遗制,被称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

泉州南音是发祥于中原的千年古乐,不仅兴盛于闽南地区,更伴随着闽南籍华侨华人的脚步远涉重洋,传播、扎根于世界各地。2009年9月30日,南音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传承与保护更受到社会的关注。

泉州南音之所以能

历经千百年代代相传

并能较完整地保持

中原古乐的原貌

民间繁荣的南音社团是重要原因

在闽南乃至东南亚地区

南音维系着一个

约5000万人的闽南语文化圈

是闽南人一种

自娱自乐的生活方式

04

泉州·梨园戏

当现代的《无价之姐》

与传统的梨园戏碰撞

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姐姐们与泉州伯勒剧场“尚好听”

年轻演员们的精彩互动

令梨园戏这一古老戏种的

青春气息扑面而来

泉州梨园戏是中国珍稀的古老剧种、福建五大剧种之一。2002年被联合国亚太文化中心列入传统民间表演艺术数据库;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是全国39家重点艺术院团之一,是这一古老剧种的仅存载体,被誉为“古南戏遗响”、“古南戏活化石”“天下第一团”。

梨园戏的表演程式,古朴独特,生动优美,有一套世代相传的程式规范,俗称“十八步科母”, 在中国戏曲长廊中独树一帜,尤以旦角程式最为著名。其中许多动作与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人物形体有异曲同工之妙。

梨园戏的音乐属曲牌联缀体,保存有传统曲牌一百五十多首,场景音乐三百多首,音乐风格古朴动听,优美宛转,在中国戏曲声腔中自成一体。保存着许多唐宋的大曲、法曲与词牌。用于伴奏的洞箫、南琶、二弦、三弦、南嗳都是很古老的乐器。

司鼓乐器为“南鼓”,打鼓时将一只脚放在鼓面上,运用脚跟的压力变化,敲打出千变万化的鼓点节奏,俗称“压脚鼓”,在中国剧坛十分罕见。

05

泉州·精气神

姐姐们在泉州

学会了多首闽南语歌曲

本集路演为闽南语疯狂打call

《爱拼才会赢》几乎成涵盖

所有外地人对闽南语歌曲的印象

徐峥导演也不例外

而这首歌里诠释的

恰恰是泉州人最显著的精神特征

宋代泉州进士谢履《泉南歌》曰:“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地辟;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泉州先民为了生存,克服“走海行船三分命”的危险,长期出入于生死之间,铸就坚韧不拔,敢于拼搏的精神气质。

“少年不打拼,老来无名声”

“三分本事七分胆”

“输人不输阵”

……

包括其他耳熟能详的俚语

是泉州人“爱拼敢赢,敢为天下先”的性格写照

这种精神代代相承,不分领域

有追求的泉州人

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状态

敢想、敢说、敢闯、敢试、敢为

求真务实,经世致用,不尚空谈

姐姐们从泉州的年轻人身上

看到了这种精神

被这种执着,热情和感染力

深深折服

……

泉州

非凡历史和珍贵遗产是泉州的历史文脉,是泉州人的自豪和骄傲。带着热爱,不予余力地宣传、推广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政府、民间组织与志愿者队伍纷纷成立,尤其是这座城市里有一大波年轻人们,以年轻人的方式,让文化遗产保护融入新媒体和新科技的展示和利用。

保护今天的遗产就是献给未来的礼物,对文化遗产的尊重与传承已然将过去、现在与未来贯穿在一起。

这里保留了

中原最古早的生活方式

是海外900万游子的精神原乡

这里是世界宗教博物馆

保留了大量

世所罕见的史迹遗存

这里的人有“乘风破浪”的勇气

也有“人生海海,输赢笑笑”的胸怀

这是一个奔跑时激情澎湃

休憩时怡然自得的地方

是一个值得一看再看的地方

这里是泉州

你好!这里是泉州 

Hi,I‘M QUANZHOU

图片、视频来源:潘登、王柏峰、吴嘉晓、郑新川、张玥、张博、芒果TV

文字:颜瑛瑛、赖小玲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16011584号
  • 泉州台商投资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
  • 邮政编码:362122
  • 泉州台商投资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