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泉州台商投资区 > 文化旅游 > 正文
承载乡愁记忆:发展乡村旅游 助推乡村振兴
2020-07-31 15:32:30  作者:   来源:今日台商投资区   责任编辑:陈小妮

龙苍村乡愁记忆馆由一幢“番仔楼”改建而成

泉州台商投资区东园镇“美丽乡村”龙苍村是有名的侨乡,全村拥有30多幢“番仔楼”。2019年,由“番仔楼”改建而成的乡愁记忆馆开馆,今年6月被台商区认定为区第三批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下来,龙苍村将依托乡愁记忆馆、“番仔楼”、“美丽乡村”建设等为载体,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罗剑生 通讯员 郑平温 文/图

乡愁记忆馆开放 内容丰富深厚

龙苍村乡愁记忆馆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配有讲解员1人,年接待人数1000多人次,申报类型为革命历史纪念类(爱国名人故居)。乡愁记忆馆分为党史馆、村史馆、文化馆、风俗馆、孝廉馆、农博馆等6个馆,以乡愁为主题,从“景、物、影、文”4个角度展现侨乡文化,馆内展示本村名人及侨胞庄鼎水、庄益顺、庄祥庆等人爱国爱家乡事迹以及孝廉文化家风家训。

记者看到,乡愁记忆馆由一座上世纪60年代的“番仔楼”改建而成,装修颇具特色。在农博馆内,老式的农具、家具一应俱全,还有木枕、马灯、雕花筷子篮等老物件;二楼墙上挂满了画家来采风时的作品,在画家笔下,乡村美景尽收眼底。隔壁另一幢“番仔楼”正在装修中,准备修建成家风家训馆。

70多岁的庄启超曾是一名化学老师,退休后,他为家乡的建设事业忙前忙后。由于熟悉本村的历史,乡愁记忆馆建成后,他义务承揽了所有的文字撰写工作,毫无怨言。庄启超介绍,该村30多幢“番仔楼”大都建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比较迟的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老的一幢名为庄合发大厝,建于1911年,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

老物件—雕花筷子篮

建筑中西合璧 承载游子乡愁

据介绍,这些“番仔楼”在建筑上各具特色,彰显时代特征,既有闽南古大厝的出砖入石、雕梁画栋、曲线燕尾脊、闽南红等特点,又有廊柱式骑楼的南洋式建筑特点,中西合璧形成建筑上的经典。“番仔楼”比较集中的区域有十几幢,其余的分散各处,大都保存完好。这些“番仔楼”承载着华侨们的美丽乡愁。以前,许多当地人背井离乡到南洋谋生,事业有成积累一定资产后,为改善家乡亲人的居住环境,往往把回乡建大厝作为光耀门楣的大事。庄启超说,“番仔楼”吸收南洋建筑风格,又融入闽南古大厝的传统风格,这种中西合璧的风格往往成为人们对龙苍村最直接的印象。龙苍村已将近十幢各具特色的“番仔楼”拍照印成画册,对外推介。

漂洋过海,故土难离。据悉,南洋华侨对家乡龙苍村的感情十分深厚,早在上世纪30年代,该村的小学便是华侨捐资修建。几十年来,龙苍村的学校在当地是出了名的漂亮,包括现在的村委会所在地,也是上世纪60年代华侨出资修建的学校旧址。为此,龙苍村计划在乡愁记忆馆二楼增加、完善“侨史馆”,对为社会及家乡作出突出贡献的老一辈华侨建档立册,向众人展示各个时期的历史文物——侨批,来铭记华侨们对家乡的贡献。

记者了解到,乡愁记忆馆是泉州市档案馆与方志办乡村振兴的一个项目,台商区除了龙苍村建设乡愁记忆馆外,另外还有3个村庄正在建设之中,分别是张坂镇苏坑村、崧山村和洛阳镇万安村。龙苍村于2019年3月份开始筹备,当年下半年完成验收,区档案馆对乡愁记忆馆进行了技术上的全程指导。

苏国贤向记者介绍龙苍村旅游远景规划

龙苍村十几幢“番仔楼”集中在一起,蔚为壮观。

利用资源优势 发展乡村旅游

东园镇组织工作办公室负责人苏国贤告诉记者,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龙苍村有一定的先天优势,村里“番仔楼”历史建筑相对集中并且连成片,今年将借着乡村振兴和党建工作把乡村旅游做实做细。东园镇及区档案局对龙苍村也比较重视,包括前期对乡村记忆馆的村史撰写等,镇里都和区有关部门联手,希望能引进一些文创企业入驻,带动人气,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

“依托乡村记忆馆、家风家训馆、‘番仔楼’等载体,我们村发展乡村游有着广阔的前景。”龙苍村党总支书记庄洲凯介绍,根据全村旅游规划,龙苍村将把进村路口附近的一幢楼盘活成东南亚佛像展厅,同时专门规划停车场,方便自驾游的游客停车。另外,还准备将一些比较老旧的“番仔楼”进行翻修,修建党建文化走廊,对沿线村容村貌进行微景观改造。游客沿着这条旅游路线,将可以感受到历史建筑“番仔楼”与美丽乡村相结合的独特魅力。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16011584号
  • 泉州台商投资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
  • 邮政编码:362122
  • 泉州台商投资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