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培聪(左一)与同事奋战在抗疫一线 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镇拥有本地人口8万多人,加上外来人口9万多人,是台商区人口最多的乡镇,防疫工作尤为重要,这对去年刚上任的张坂镇卫生院年轻院长曾培聪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考验。疫情发生以来,他带领卫生院64位医务人员,日夜奋战在抗疫前线,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在疫情期间,他表现突出,被台商区评为学雷锋标兵。 □本报记者 罗剑生/文 曾培聪/供图 工作中的“拼命三郎” 曾培聪1984年出生,本科学历,中共党员,2006年1月就职于张坂卫生院,2010年任职综合病房组长,2015年1月起担任副院长,2019年5月任院长。他管理时期,辖区的基本公共卫生考核连续5年居区级排名第一。 作为一名基层医生,曾培聪始终坚持把发扬雷锋精神作为人生追求,以担当“螺丝钉”的精神立足本职、兢兢业业,在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 春节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神州大地,在此危急关头,广大医务人员义无反顾地挑起重担,踏上前往湖北疫区的征程。留守的医务人员也不轻松,肩负着本辖区的防疫工作。疫情就是命令,曾培聪与同事们迅速投身于抗疫工作之中。 张坂镇有31个行政村,企业众多,临近春节,人员流动性大,防疫工作十分繁重。面对疫情,曾培聪作为院疫情防控小组组长,时刻牢记使命担当,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亲自把关确认,不分昼夜。在流行病学调查、消杀、隔离人员健康监测的现场,都会看到他的身影。同事对他说,不必每一次都到场,但他始终坚持,疫情面前,作为单位第一责任人,他责无旁贷。他以忘我工作的奋斗热情激发了全院干部职工向疫情宣战的信心和勇气。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豪言壮语,仅仅以一名共产党员的信仰、勇气和忠诚,他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入党时的铮铮誓言。 防疫期间,曾培聪始终第一时间冲锋在前,忙碌在抗疫一线,经常忙到深夜两三点钟才回到单位。有时半夜接到有从湖北及重点疫区回来人员的通知,他就马上出去,对这些人员实施流行病学调查、场地消毒、转运隔离等措施,并配合政府对外来人员进行健康监测等工作。他家在惠安县城,离工作单位不过十几公里路程,但2个多月里他一直没有回过家,后来偶尔回去一趟,也是来去匆匆,带几身换洗衣服就匆匆赶回医院。 从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张坂镇卫生院防疫工作的繁重:截至5月6日,张坂镇卫生院累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924人,全镇共摸排建档省外来张坂镇人员16820名,14天以上解除隔离人员累计16563名。 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 对待自己,曾培聪是个“拼命三郎”,严于律己、一丝不苟,而对待同事,则很随和。同事陈浩告诉记者,在生活和工作中,他对大家都很好,尽量为大家争取福利,大家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他知道后都会伸以援手,让人感到温暖。 对于每一位患者,曾培聪一视同仁、热情相待,保持了医者仁心的本色。为了方便群众就医,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他一直致力于改善院内就医环境,整合医疗资源,优化服务流程。一年来,卫生院添置了彩超仪、骨密度仪、视力检测仪、听力检测仪、肺功能检测仪、心功能检测仪等设备,受到群众的广泛赞誉。 曾培聪有个幸福的家庭。妻子原先在镇政府计生办工作,一年多前,为了让丈夫没有后顾之忧,辞职当了一名家庭主妇,如今他们有2个孩子,小的才2岁。对于家庭与妻子,曾培聪有些愧疚,说自己由于工作关系,没有尽好丈夫和父亲的责任。特别是1年多前,父亲因病去世,相夫教子、照顾家庭的重担都压在了妻子身上。对此,妻子默默地奉献,让他不要分心,一心一意把工作做好。 在谈到去世的父亲时,曾培聪表情复杂,看得出来他对父亲充满了爱。他说,父亲是在一天上午去世的,当时他正在组织迎接市级考核走不开,当他迎检后匆匆赶回家时,父亲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未能与临终前的父亲见上一面,这成了他心中永远的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