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泉州台商投资区 > 文化旅游 > 正文
当好洛阳江畔“说书人”
2020-04-01 11:22:21  作者:   来源:今日台商投资区   责任编辑:陈小妮

陈德杉向记者介绍洛阳镇变迁

核心提示

泉州是闽南文化的发祥地,不仅有众多的文物,更有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作为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镇文史研究会会长,陈德杉的主要工作就和文化有关。台商区成立十年来,200多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发生了巨大变化,洛阳镇的不少非遗文化得到了大力的弘扬和发展。这位年近八旬、身板笔直、衣着朴素的“宣传使者”满是感慨:洛阳文化在这十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自己有幸成为一名文化传承者,前方还有很远的路可以走。

□本报记者 吴志勇 文/图

为“非遗”申报奔忙 积极宣传“洛阳美”

2010年5月,获悉泉州市启动第三批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申报工作,作为生在洛阳、长在洛阳的一分子,陈德杉甚是欣喜,拿着个公文包便匆匆赶往惠安县文化局。局长表示,洛阳已归台商区管辖,须由台商区进行申报。

当时泉州台商投资区刚挂牌成立,正值人手奇缺,“无功而返”的陈德杉千头万绪。“就在当时,区教育文体旅游局局长非常热情地支持我申报。一句‘迈开步子,区里没有非遗专家组可评审,那我们就直接聘请市级专家来’令我深受鼓舞。”于是陈德杉急忙填报表格,整理打印传说故事材料,并制作申报录像片,于国庆节前经区教育文体旅游局盖公章后,呈报市文广新局。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这样到了2010年年底,市政府公布洛阳桥传说为泉州市第三批非遗项目,第二年3月,陈德杉有幸被市评定为洛阳桥传说代表性传承人。

“这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但我依旧难以忘怀,细想起来仿佛申报工作还在前几天。”陈德杉表示,在这之后,洛阳镇的非遗项目如雨后春笋,每一年都在增加,至今申报成功的除了南音、石雕、木雕、闽南童谣等全市性项目外,还有洛阳海神巡境、洛阳糊纸、屿头南音祖师堂祭典、洛阳地术拳等14个区级项目,其数量之多,为全市乡镇级之最。

与古迹共成长 义务讲解洛阳桥

十载春秋,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外地游客专程来看洛阳桥,而陈德杉也做起了“兼职”,当起了义务讲解员,时常出没在洛阳桥的周边。

小时候,因为家住洛阳老街,他最喜欢缠着父亲听洛阳桥的故事。夏日在榕树下纳凉,村里年长者打开话匣子,讲的还是洛阳桥的传说。听多了这座古桥的故事,长大后的陈德杉成为“研究”洛阳桥的专家,把洛阳桥传说传给下一代。不少当地群众总是打趣地说陈德杉是洛阳桥的“说书人”,因为只要有人想了解洛阳桥的史迹与故事,他都会耐心地扯着大嗓门儿说给他们听。“对于年近八旬的我来说,能见证洛阳桥不同时期的不同面貌,成为与洛阳桥共成长的人,还是非常幸运的。”陈德杉说道。

桥上一草一木、一石一碑的故事,陈德杉全都烂熟于心。有人对他说:“老陈您辛苦了,每听您讲洛阳桥传说,都如同是第一次听到,您不愧为洛阳桥文化的‘活字典’。”这时他总是带着感恩且欣慰地说道:“不会辛苦,因为热爱,所以坚守。”

“洛阳古桥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蕴藏着时代的辉煌,将这段历史展现给世人,将历史的精华传承开去,不要让它出现断裂,是每一个洛阳人的责任和义务。”自1996年以来,陈德杉四处奔走,笔耕不辍,编著了11部有关洛阳文史的书籍。其中,《洛阳桥传说》入选福建省第四批非遗名录,《洛阳桥古今诗词选》一书被国家图书馆收藏。

扩展文化大课堂 让家乡文化后继有人

洛阳镇文化站于1952年创办,曾辉煌一时。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该文化站已迁至洛阳镇政府围墙公路边一间1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仅有几百本旧图书、几份报纸、几张破桌子,不少群众想让孩子在文化站中打发时间,但都找不到站点的所在地,可谓是名存实亡。

2011年,陈德杉在洛阳镇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向台商区教育文体局建议,将原侨声戏院改建的商品楼一整层作为文化站新址。就这样,在全区的大力支持下,区、镇两级政府投入500多万元用于新址的建设,购买了位于镇区中心洛阳新城西区20幢2楼整层,面积1430平方米,改建为镇文化活动中心,屋内设置一厅十室,屋外还配备了近3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和潮声广场。

“在新的文化站,我们增添许多设施,如投影仪、舞台灯光、音响、LVD显示屏、钢琴、南音乐器等,同时还聘请专职管理员。”陈德杉表示,如今的洛阳文化站确保了天天有开放,月月有活动,吸引了附近的不少学生前来“扩展课堂”。近两年,文化站还成立了海丝文化声艺乐团、洛阳古街民间艺术团,每周六晚上在“洛阳古街百姓大舞台”演出,满足广大百姓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我们文化站特别注重传承南音、闽南童谣和洛阳桥传说,相信通过举办培训班、培养青少年,家乡的文化一定会后继有人!”

十年来,台商区发生了巨变,元宵灯会、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活力新区”文化周、非遗文化会演等一批高级别、高质量的文化活动提升了台商区的知名度,打响了文化品牌,洛阳古街也展开修复行动,恢复旧时“荣光”。对此,陈德杉感到很荣幸。“作为新区十年的见证者,我只以点滴的亲历来谈谈家乡文化的变化发展。我想,十年发展,守望初心,台商区还有一张更宏大的蓝图等待绘制,我期盼台商区的文化事业更加蓬勃发展,绽放新彩!”他说。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16011584号
  • 泉州台商投资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
  • 邮政编码:362122
  • 泉州台商投资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