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泉州台商投资区 > 文化旅游 > 正文
洛阳镇忠烈古庙重修落成 “去思碑”修复重现
2020-01-15 19:47:45  作者:   来源:今日台商投资区   责任编辑:陈小妮

忠烈古庙举行揭牌仪式

2017年,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镇洛阳古街发现了一块明朝碑刻。经考察,此碑为“去思碑”,碑文为纪念明代泉州知府程秀民领导抗倭有功的事迹。碑文发现两年以来,“去思碑”连同其所在的洛阳忠烈古庙得到了大力的保护和修复。

近日,经过重新修缮的古庙与修缮好的“去思碑”同步进行揭牌,泉州文史界人士齐聚一堂,一同见证这一由南京户部右侍郎顾珀撰文的碑文重见天日。□本报记者 吴志勇 黄雅珊 文/图

古庙修复沿用闽南骑楼样式

据了解,洛阳忠烈古庙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主祀有温峤、雷海青和欧阳深三位英烈,自古以来有“三王府”之称。

自古庙建成以来,历代乡民敬祀,香火不绝,但是由于庙堂年久失修,虫蚀雨淋,逐渐破旧。2017年,在洛江区乡贤吴木火的带头捐资下,古庙开始动工重修,工程沿用闽南传统建筑技艺,结合沿街红砖骑楼样式,构件精雕细琢、格调古朴庄重,展现闽南古建艺术之神韵。2019年10月,该项工程竣工。

泉州华光职业学院图书馆馆长吴峻峰向记者介绍,忠烈古庙在民国期间,按照骑楼样式进行重新建立和修葺,因此格局都是当时保留下来的。“修缮后的古庙得到了保护,也将成为古街的一大景点。”

“去思碑”

百姓立“去思碑”褒扬知府政绩

记者了解到,“去思碑”为2017年修复忠烈古庙时被工人所发现,当时工人正在清刷古庙墙壁。发现时石碑上涂有泥灰,经专业人员进行拓片,除中下部有些字迹不明外,基本上可辨。

经测量,石碑高约2.5米,宽近1米。为明朝嘉靖戊申秋,由户部右侍郎顾珀撰文,乡贤林逢春、吴玉恭、张鸣等十多人雇工竖立。碑文记载的是明朝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泉州知府程秀民率兵民在洛阳桥抗击海贼歼平倭寇,并进行修建设施、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的事迹。百姓感念其恩,故在乌面宫立碑纪念。

由于程秀民清正廉洁,造福百姓,故在其离任泉州府之时,各县乡贤立碑以纪念其功,现晋江市石井镇尚存《平寇碑记》及其亲笔题字的“海上视师”墨宝。根据史料记载,程秀民是明代衢州西安人,1546年春,正是嘉靖二十五年,程秀民出任泉州知府,清道光版《晋江县志》曾评价他节操高洁。当时东南海寇不时滋扰,程秀民到沿海各地巡视防务,督造数十艘战船,招募数千名水兵,扼守海防路口,后一举突破海寇三舟,让海寇逃之夭夭。

碑文透露锡兰王子后裔踪迹

在“去思碑”最后罗列的乡贤名字中,其中的“世公祐”隐含着锡兰王子后裔的踪迹。原来,明朝期间,锡兰王子来华返乡时因故留在泉州,取“世”为姓,世代繁衍,成为明、清望族。在泉州,也就只有锡兰王子后裔姓“世”,可见去思碑中的“世公祐”是锡兰王子的后裔。

锡兰王子后裔许世吟娥看了去思碑中“世公祐”的名字后表示,族人的踪迹又一次被发现,她很高兴。她说,据史料记载,明天顺三年(1459年),锡兰王子出使中国,成化二年(1466年)返乡时因故定居泉州,洛阳古街的“去思碑”立于嘉靖戊申年(1548年),这中间不过82年,由此可推测世公祐大约为五世或六世人,“重修的族谱记载,锡兰王子为一世,一世二世单传,三世传天、地、人三房,有关天房、地房以及人房的四至九世的资料均缺失。此次的发现可以说是对族谱资料的一次补充。”

据悉,“去思碑”的发现以实物印证了锡兰王子后裔不仅融入了当时的社会,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许世吟娥说,族人定居泉州时住在东门外,距离洛阳一带很近,所以,才会参与到洛阳一带的社会活动中。

三里古街重新修建迎新生

此次古庙庆典所在的三里古街承载着诸多历史的足迹,颇具历史文化价值。据悉,自2018年洛阳古街启动修缮工作以来,1.08公里的古街道路完成改造,一批批骑楼完成修缮,一个个口袋公园和文化小景逐步建设,洛阳古街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为迎来新生做好准备。

原褔建省文化厅副厅长、正厅级巡视员庄晏成表示,洛阳桥、洛阳古街都是泉州海丝文化的重要遗址,对洛阳古街的重新修建,包括忠烈古庙重新修建,对于海丝文化都是一个重要工作,为我们增强文化自信,对民族文化复兴都有很大意义。“古街的新面貌正在一步步显现,人们有一处寄托乡愁的地方,也是对历史的尊重。”

据了解,为了增添古街的年味,今年春节期间,洛阳古街还将举行猜灯谜、南音演唱会等文化活动。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16011584号
  • 泉州台商投资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
  • 邮政编码:362122
  • 泉州台商投资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