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泉州台商投资区 > 文化旅游 > 正文
秀涂港现古火药炮和古石堤 见证古代丝绸之路盛景
2019-12-25 21:25:33  作者:   来源:今日台商投资区   责任编辑:陈小妮

秀涂港现古火药炮和古石堤

既是民船码头又是军事要港,见证古代丝绸之路盛景

发掘出的火药炮说明秀涂港不仅曾是民船、国内外货轮的停靠码头,还是军事要港。

核心提示

近日,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公司负责“海湾大道—16#泊位PPP工程”的施工队,在泉州台商投资区秀涂港海岸线施工时,发现8门清代古火药炮。不久,施工队又在海关秀涂分关旧址正南面海岸线意外发现秀涂港古石堤。据悉,这次发掘的文物具有重要价值,表明了秀涂古港在海防、军事、海上交通、对外贸易、海丝文化等方面,对古泉州(刺桐)海上丝绸之路有重要作用。□本报记者 吴志勇 通讯员 庄长藩 文/图

施工中挖出火药炮 最长3.06米

记者了解到,第一次发掘出的5门清代古火药炮中,最长的一门长为3.06米,口径32厘米,后座35厘米。最短的一门长为1.95米,口径26厘米,后座38厘米。其他三门分别为:长2.56米,口径30厘米,后座40厘米;长2.4米,口径30厘米,后座40厘米;长2.1米,口径22厘米,后座40厘米。

在繁忙的施工中,施工队于12月10日在原秀江报关行遗址处,又发掘同样类型的3门古火药炮,分别为:长1.95米,口径20厘米,后座35厘米;长1.9米,口径29厘米,后座40厘米;长1.75米,口径20厘米,后座35厘米。记者了解到,目前这些清代古火药炮已报市博物馆审定,并遵照台商区教育文体旅游局主管单位及区公安部门的要求进行保管。

累计发现古炮16门 多为清代遗存

作为泉州湾港口群中的古港之一,秀涂古港曾经是商船停泊、中转和避风锚地。此次发掘的古火药炮是哪个时期的文物?有何重要的文物价值?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咨询了泉州湾秀涂港开发研究会原秘书长庄长藩,了解古火药炮背后的故事。

据庄长藩介绍,康熙十七年(1678年)另设水师提督本军门,当时秀涂港驻讯兵5名,往后又设哨所。根据《秀涂古港藏明珠》一书记载,明末清初在秀涂海面曾发生一起军事行动,即“漳东之役”。根据史料的记录,可知秀涂港自明清至新中国成立屡有军事行动,而古炮便是这些军事行动中所遗存。

在秀涂港发掘古火药炮已非首次。1962年,在庄氏“顶合厅”大门口外的海边沙滩上,先后露现了2门古铁炮,其中一门被厦门博物馆收藏。1996年夏天,受台风影响,原秀江报关行遗址地基被台风和大潮海水冲垮,小楼房地下浮现出6门清代古火药炮及12枚清代康熙、乾隆年代的铜币,古炮经惠安县博物馆专家鉴定为“清代抗击倭寇火药炮”,并收藏为县博物馆文物。

据悉,时至今日,秀涂海岸线已是泉州湾各海岸线发掘古炮最多的地方,累计16门之多。“这些古火药炮的出土及有关港口的军事历史,不但说明秀涂港是民船、国内外货轮锚泊码头,也是国家的军事要港。”庄长藩说。

清代古渡口石堤长20米,高1.6米。

古石堤重见天日 佐证古港繁荣盛况

除了发掘8门清代古火药炮,中国建筑第五工程施工队又在海关秀涂分关旧址正南面海岸线地下有了“意外收获”——一道秀涂港古石堤。

据悉,该道古石堤离海关秀涂分关旧址约150米,离原村庄民宅约80米,离民居住宅地面约2米,为独立的一道石堤,顺海岸线东西走向,南面向海,北负秀涂村庄,石堤长度为20米,高度1.6米,宽度1.2米,用八层古石板垒筑,堤岸石缝用“三合土”砌成。

发现古石堤后,台商区教育文体旅游局人员及泉州市博物馆地下考古部、文史爱好工作者来到现场,初步认定为“古渡口堤岸”。经过文史爱好工作者考证,推测是海岸渡口堤岸、海边护墙基或是古炮台地基,有待省、市级古建筑专家进一步考证。此次古渡口石堤的发现,佐证了古代沿海民间农商的交往盛况和地方经济的活跃,证实了沿海人民生产生活的聪明才干和智慧。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16011584号
  • 泉州台商投资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
  • 邮政编码:362122
  • 泉州台商投资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