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垃圾分类从业人士讲解垃圾分类知识 核心提示 近日,泉州台商投资区百崎乡在白奇民族小学举行“小手拉大手”家校村联动暨垃圾分类启动仪式,并开展垃圾分类课堂。白奇村老协会负责人、各行政村环卫负责人、家长、学生们共同上了一堂“垃圾分类”课,推进百崎乡垃圾分类工作有序开展。 □本报记者 吴志勇 文/图 课堂互动 300余人共上分类课 在白奇民族小学,垃圾分类从业人士从垃圾分类的好处、如何分类、有毒垃圾的危害等方面,与学生们分享了垃圾分类的知识,将垃圾分类理念“植入”学生心中。课堂上,从业人士循循善诱,学践结合,通过举例子、做对比等形式,向学生生动解释了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分类小知识。 学生们纷纷表示,要从自身做起,化身环保小卫士。“这次课堂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垃圾分类、为什么要垃圾分类,以及怎么垃圾分类,让我意识到垃圾分类的责任。我有个弟弟,我会带动他以及我身边的小伙伴共同参与到垃圾分类中。”白奇民族小学六年级学生郭紫莹说道。 据了解,今年台商区以百崎乡作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乡镇,而此次百崎以白奇村为试点村,率先在全区开展垃圾分类行动。通过“小手拉大手”,白奇村让更多村民加入分类“大军”,助力垃圾分类试工作。 据百崎乡白奇村党总支书记郭冬霞表示,此次白奇村从学校开始进行推广,同时结合老协会,在全村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理念。下一步,白奇村将在全村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购买四类垃圾桶。“我们每一家每一户也都会放垃圾分类桶,让每个家庭做好垃圾分类。” 由点及面 实现2020年垃圾精细化处理 记者了解到,自台商区挂牌成立以来,全区围绕“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建设目标,每年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完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健全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环境卫生面貌大为改观。 如今,按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三年行动”既定目标,全区78个行政村全部完成生活垃圾治理常态机制建设,提前完成省、市任务目标。在全市“美丽乡村”环境卫生考评中,台商区已连续43个月位列综合成绩第一名。同时,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处理,目前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以上。 为扎实有效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去年4月份,台商区出台《泉州台商投资区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实施方案》(2017—2020年),计划2020年在大分流的基础上,尝试实现小分类,进一步完善分类收运体系,对生活垃圾中的废旧织物、废旧玻璃和废旧木材等低价值可回收物进行精细分类,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今年,台商区进一步出台《泉州台商投资区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在原有在东园镇鸿盛名邸小区、区党政机关大院实施智能垃圾分类试点的基础上,扩大百崎乡为试点范围,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同时,方案规定,生活垃圾推行有害类、易腐类、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四大类。计划2020年,百崎乡实现生活垃圾全覆盖,全区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如今,为进一步提升全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成效,台商区由点及面,逐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四大环节”工作,着力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垃圾分类从陌生到熟悉需要一个过程,考评中心将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动员广大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增强环保意识,提升文明素质,以垃圾分类为契机,推动全区环境的优化改善。”台商区城市管理考评中心主任骆伟钢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