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泉州台商投资区>文化旅游> > 正文
惠安影雕:靠巧手“凿”出来的天地
2018-04-04 16:33:29 来源: 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 陈小妮  

刘碧兰传授影雕技艺

核心提示

有一项技艺,发源于福建惠安,因在石材面上进行画像拟真,被誉为“石头上的刺绣”。这就是名扬于海内外的惠安影雕。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近年来惠安影雕已由黑白影雕发展为彩染影雕,而影雕工艺大师刘碧兰、张聪明等一批人在守护传统技艺中创新发展,打好惠安影雕这张名片。

□本报记者 吴志勇 陈桂生 文/图

凿点“织”画像 难度堪比绣花

惠安影雕历史由来已久,根据史料,在清代李周已独创“针黑白”工艺,此为惠安影雕的“雏形”。上世纪70年代,惠安石雕厂蒋友才等艺匠加以发展创新,并把这一工艺定名为影雕。

在材料上,惠安影雕选取质地优良、经过磨光、厚度约为1.2厘米的青石板为材料,利用磨光青石能显示黑白,以针细工具琢凿能显示白点的特性,运用调节凿点粗细疏密的技艺,区分黑白的不同层次,从而在石板上表现各种照片、图画,因其雕刻逼真故名为影雕。影雕对眼力要求更为严苛,对腕力也有要求,需要雕刻人员用针锋般的合金钢钎,按照图形需要,钎凿出大小、深浅、疏密不同的微点,使图像显示出来,在雕制过程中不允许出错。

石材出自天然,然而在人工巧匠下却能变幻出丰富的石魂、石歌、石画,这就是惠安影雕的独特魅力。作为南派石雕艺术的一门,如今的影雕技艺进一步挖掘、保护、弘扬影雕传统艺术,不仅对丰富和完善惠安石雕史,及至对丰富和完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1  2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泉州台商投资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泉州台商投资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泉州台商投资区”,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泉州台商投资区”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泉州台商投资区”,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要闻
    更多>>产业经济
    更多>>文化旅游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16011584号
    • 泉州台商投资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
    • 邮政编码:362122
    • 泉州台商投资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