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泉州台商投资区> 社会民生 > 正文
陈德杉:洛阳桥的“活字典”
2017-11-30 17:02:12 来源: 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 陈小妮  

陈德杉(左)为外国友人讲解洛阳桥

余热化春雨,丹心育新苗。在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镇,有一位被人称为洛阳桥“活字典”的人,他叫陈德杉,大家都习惯称呼他老陈。年过古稀的他对于洛阳桥的一切典故可谓是知根知底,桥上的一石一碑、桥边的庙宇骑楼所蕴含的故事,他全都烂熟于心。近年来,每逢专家学者来游览洛阳桥或周边景点时,他都应邀做导游,声情并茂、熟练地讲解洛阳桥相关典故,已先后为各级领导和来自美国、英国、法国等国的专家担任讲解员。

深入乡村走访

积极编撰“非遗”项目

“洛阳镇文化底蕴丰富,人文积淀深厚,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面临着传承的危机,非遗传承需要从我们每个人做起。”作为一个生在洛阳江边,长在洛阳桥畔的洛阳人,陈德杉从一线岗位退下来后,就不遗余力地推进洛阳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他组织了一支以关工委老同志为骨干的写作班子,带领一批非遗乡镇普查人员对洛阳镇各类民间文学进行收集。他们深入洛阳各村走访调查,收集了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曲、杂技、手工技艺、民间信仰、习俗等各类文化项目共1111条,重点调查了122条整理汇编,撰写成文,记录文字10万多字,为洛阳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中,《大刀杨胜故事》《文金堆剪》《元宵民俗》《吕子惠排打硬气功》《闽南童谣》《洛阳昭惠庙海神传说》入选了泉州台商投资区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2年,他与知名作家陈瑞统合作编印了《洛阳桥古今诗词选》,该书被国家图书馆收藏。第一本书出炉之后,他沉浸在洛阳桥的故事堆里再也出不来了。《洛阳桥撷趣》《洛阳桥传说》等十多本书籍、资料陆续出炉,其中,《洛阳桥传说》还入选为福建省第四批非遗名录,他也成为市级非遗民间文学代表性传承人。

2013年,由他担任执行主编的洛阳桥宣传读物《洛阳潮声》首期300份出炉,免费分发给镇上各村及洛阳街居民,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该读物立足洛阳本地,积极宣传洛阳文化,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和好评。现在,这份两个月刊发一次的读物,每期得印1000份,陈德杉告诉记者:“看的人越来越多,还有不少朋友打电话找我要。”

义务当导游

不遗余力传播洛阳文化

陈德杉还是优秀的导游员。近十多年来,每逢专家学者来游览洛阳桥或者洛阳其他景点时,他都应邀义务做导游,声情并茂、熟练地讲解洛阳桥的各个典故。2015年8月他被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授予“中华传统文化杰出传承人”;2017年5月被全国文联授予“十佳艺术标兵”。

1991年2月14日的那次讲解让他印象最为深刻。那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丝考察队前来考察。这是他第一次见到那么多外国人。克服了紧张情绪后,他开始向专家介绍洛阳桥。面对考察团队提出的各种疑问,陈德杉都能娓娓道来,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认可。

“他讲解生动,洛阳桥的典故信手拈来,经他口说出来的洛阳桥,仿佛每走一步都是文物,每叹一声都有故事。”在闽南童谣传承人杨安东看来,去过洛阳桥,若没有听到陈德杉讲解洛阳桥,也是一种遗憾。

除了写书撰文、身体力行担当洛阳桥的义务导游之外,他还一直致力于洛阳文化的宣传推广工作。“说到洛阳的传统文化,就离不开洛阳千年古桥。它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于它的民间传说故事非常丰富,老一辈的人基本上都知道,但是现在很多青少年都不知道。” 陈德杉说,“‘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需要有更多人了解洛阳桥的过去,守护现在的洛阳桥,将来接力传承。这两年,我也有意识地把掌握的知识传给身边的年轻人,希望他们跟我一起,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推介洛阳桥。”据了解,今年以来,陈德杉先后多次为台商区扶贫筑家协会的志愿者举行洛阳桥典故讲解的培训,如今已有10多名志愿者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洛阳桥的典故,充当起洛阳桥讲解员的角色。

同时,为了让更多人关注了解正慢慢逝去的家乡文化,这几年,陈德杉每年都要到中小学开展讲解、介绍洛阳桥的活动,由此也培养了不少“小粉丝”。“每个月总有一两个周末,会有家长带着孩子来找我,点名要我讲洛阳桥的故事。”陈德杉乐呵呵地说,坐在办公室里可讲不出好故事,每次他都把孩子们带上桥,一边走一边介绍。

另外,陈德杉还充分利用洛阳镇综合文化站这一平台,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传播洛阳文化。作为该文化站的负责人,近年来,陈德杉经常组织农村文化宣传活动,尤其是利用节假日举办文艺会演。“正月十五已经连续举办九届的相约新城闹元宵活动以及歌舞晚会、布袋戏、南音演唱等,让广大的青少年知道洛阳的文化底蕴和深厚历史。”陈德杉说,2013年,文化站还隆重举办了纪念蔡襄公诞辰1000周年、洛阳桥建造960周年的诗歌吟唱会等文体活动。现今的洛阳文化站已经成为青少年汲取洛阳文化的重要平台。

除了与洛阳古桥结下不解之缘外,老陈还倾情关爱青少年。为了帮助特殊群体的青少年,老陈在全省首创成立以671名老同志为骨干的关爱工作团,结对帮扶546名失学、失管、失足青少年。另外,每年坚持带头挂钩资助3位贫困学生,带动形成洛阳镇帮困助学的良好风气,20年来,全镇受资助的中小学生达4236人,其中643人考上了大学,资助金额达到976.5万元。

陈德杉相信,有了政策的扶持,有社会的广泛参与,有了广大青少年投入其中,洛阳的非遗保护定能得到有效的传承。而他这位洛阳镇的文化“活字典”,也正在用实际行动,继续传承着他挚爱的洛阳文化。

□本报记者 郭慧杰 陈桂生 文/图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泉州台商投资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泉州台商投资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泉州台商投资区”,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泉州台商投资区”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泉州台商投资区”,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要闻
更多>>产业经济
更多>>文化旅游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16011584号
  • 泉州台商投资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地址: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
  • 邮政编码:362122
  • 泉州台商投资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