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研经义 立下“五之”师训 孙经世一生勤奋,深入研究经学,他深感“不明训诂,无以通经;不明声音文字起源,无以明训诂”。因此潜心研究语言学和音韵学,成就可嘉,著有《说文会通》《尔雅音疏》《释文辨证》《韵学溯源》《十三经正读定本》《经传释词续编》等。这些著作,是研究语言音韵学的珍贵成果。 “博览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五之”是孙经世的座右铭和治学格言,也是他的家训,这句话出自《中庸》,编入宋朱熹、吕祖谦撰之《近思录》卷二“为学”第72则。原文曰:“博览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者废其一,非学也。”意思是“广博的学习,审慎的询问,慎重的思考,明睿的判断,坚定的执行”,不去做这五个方面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学习。 孙经世认为,教育学生,应引导他们博览群书,增长知识。遇到疑难问题,应慎重地提出疑问。对于文章的观点,应深入思考,进行正确的判断,并亲身实践。只有从这五个方向去做,才算真正的学习。 埔塘是孙经世出生、生活的地方。故居后落有个叫“集古堂”的地方,是孙经世著作和授徒的地方,在这里,他写下了绝大部分著作,并培养了不少门生,其中有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士大夫,主战派,林则徐的好友,其授业婿陈金城。有多次上疏,力主抗英,直劾投降派琦善等三人,“直言闻天下”的陈庆镛。有名宦孙兰陔之子,举人孙文圻,还有第五十七名举人、其子孙振声等。 在教学中,孙经世对明清以来《考试文章集编》加以评论,润饰其文字,既从中学习,也借以教导学生。他认为教育学生,要先培养其美好品德和才能见识,然后教其书本知识。在其言传身教下,其授业婿陈金城、门生陈庆镛、孙文圻和其子孙振声都成为当时著名的爱国士大夫和卓有建树的学问家。 □本报记者 郭慧杰 陈桂生 通讯员 孙怀伟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