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入惠始祖孙嘉安 赤心报国勿臣异姓 埔塘孙氏,系宋代由河南光州固始县乐安里迁居入闽,先居晋江塘市乡,后再迁入惠安埔塘(号埔塘)。其入闽一世祖为平谕公。及至五世,有兄弟二人,长曰真辅,次曰嘉安。孙嘉安,字仲吉。生于宋宁宗庆元四年戊午(1198),赐进士第,官至礼部左侍郎,告身通奉大夫,赐谥恭粛。自他起,孙氏一族始迁惠安埔塘,他也就成了埔塘孙氏始祖。 孙嘉安为南宋重臣,谱史记载:“公仕宋倜傥有大志,毅然以天下为己任,在朝日久,慎名节,端轨范,姿性凝重,有古大臣风度,端宗入海,公与兄谏议大夫孙真辅、参知政事张世杰、枢密副使陆秀夫扈跸至泉,薨焉,遗命子孙赤心报国,勿臣异姓,葬于惠遂家于惠。” 孙嘉安为人洒脱,胸怀大志,把国家的兴衰治乱作为自己的责任。他在朝为官时,十分注意自己的名誉与节操,做事情遵循国家的法则,很有大臣的风度 。临终之际,他立下遗命——“赤心报国,勿臣异姓”,告诫子孙勿臣二姓。其子孙谨记其教诲,在元朝统治的89年间,埔塘孙氏子孙无一出仕,这种高贵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实诚难能可贵。 埔塘孙氏 文脉赓续代不乏人 走进埔塘“孙氏家庙”,祠厅檐下及墙壁高悬着“忠臣”“名宦”“乡贤”“孝子”“进士”“优元”“解元”“举人”“文魁”等科举牌匾五十多方。孙怀伟介绍,作为惠安一大名门望族,近千年来,张坂埔塘孙氏人才辈出,文物鼎盛,这得益于埔塘孙氏具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据了解,埔塘孙氏先人除了课读子孙、热心向学外,还通过聘请家庭教师,办私塾等方法,来培养子女。所以,在宋、明、清三个朝代,埔塘孙氏举人、进士代不乏人,朝卿、名宦屡载史册。明代贡生孙如壎在埔塘村中创办的后埕私塾,除培养本村子弟外,坑柄村康朗也曾来此学习。清代经学家、文字学家、音韵学家孙经世创办的集古堂私塾,曾培养了一代名宦陈金城、陈庆墉和贡生孙文圻、举人孙振声。 正是孙氏祖先对“耕读重学”的言传身教,其子孙也多以“仁存正德、学识渊博、讲大义、重气节”而闻名乡里,受人称颂。据悉,家庙内目前还供奉着63位祠贤牌位,在这些祠贤中,载入谱史、县志的有孙嘉安、孙有敷、孙幼孜、孙衍,载入《福建通志》和《清史稿》的有我国清代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和音韵学家孙经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