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内村党员干部向群众介绍乡村发展规划,倾听村民心声。 真心为民办事 改善民居环境 驱车行驶在山内村的村道上,一边是绿意盎然的青山,一边是清澈见底的溪流,微风拂过,满是清新。村民黄培珍说,从前进村的主干道窄而不平,老人行走颇为危险。如今,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村民筹措资金对这条进村主干道进行拓宽、硬化、亮化等工程改造,如今道路宽敞平坦,村民都称赞党员干部为村里办了一件大实事。 如今的山内村,在建设之初,也遇到重重困难。苏庆金介绍,山内村主干道长约3公里,两侧及支路的旱厕、垃圾围有100多个,根据“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及“美丽乡村”建设指标要求,整治环境卫生、提升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环境为首要任务,改变群众观念,动员拆除旱厕、垃圾围刻不容缓,但由于拆除工作涉及群众面较广,村里召开村两委会议,决定由村两委干部首先发挥党员模范作用。村主任苏强强家的三兄弟涉及3个旱厕,苏强强主动予以拆除,随后,村两委积极发动党员群众、老协会和村民代表,对涉及的群众逐户做思想工作,面对不能理解的群众,发动宣传,把“美丽乡村”的建设规划耐心详细地跟群众解释沟通,前后用了10天时间,就把涉及的群众一一说服,又花6天时间,彻底拆除了所有旱厕和垃圾围。如今,主干道宽敞明亮,部分路段从原来的不足3米宽拓宽至6—10米,得到群众一致好评。 增长发展后劲 践行承诺事项 山内村环境怡人,东楼水库功不可没。水库水质优良,蓄水量达到195万立方米,几十年来一直扮演着台商区“母乳水库”角色。坐拥好山水,又无工业污染,这种优势让山内村有理由将目光投向旅游休闲业发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村34名党员同志深入开展党员“三诺”活动,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建设“富美山内”有机结合,党员共承诺事项38件,涉及卫生整治、环境绿化、交通疏导、公共设施维护等8方面,切切实实为民办实事、解民忧。 由华侨大学旅游规划与景区发展研究中心及其他单位一起制定的山内村旅游总体规划也已出炉。苏强强介绍,为盘活村集体经济收入、提高村民人均年收入,保障“美丽乡村”建设投入的每个项目后期维护费用,山内村必须具备自身的“造血功能”,利用自然条件优势,合理开发收益性项目。由于缺乏经验,村两委到省内外学习,借鉴较为成熟的乡村旅游点经验。根据规划,山内村欲突出“海丝故乡·山内天堂”的旅游发展主体,把山内村打造成为集生态、乡村、休闲、运动、娱乐、文创、亲子、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目的地。 据悉,山内村的休闲广场、钓鱼台等基础休闲娱乐实施已经建成,目前村委会正在筹备征地工作,准备先建设乡村旅游商务中心。在此后“富美乡村”建设中,为促进山内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在项目涉及用工的时候,也将优先考虑村民,部分项目也将让群众入股。 苏庆金表示,将山内村打造成“富美乡村”,是村两委对群众的承诺。之后,村两委将继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员“三诺”落实在行动上,带头搞建设,让山内村真正成为台商区乃至泉州人民的“后花园”,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富美山内”。 |